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4年11月07日
芝麻开花
  游磊 禾沐
  引子
  芝麻,是我国的主要油料作物之一,栽培历史长达两千多年,被称为“八谷之冠”。
  用芝麻榨的油,气味醇香,营养价值极高。
  自古以来就有许多用芝麻和芝麻油制作的各色食品和美味佳肴,备受人们青睐。
  南朝医学家陶弘景评价芝麻为“八谷之中,唯此为良”。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芝麻可以“益气力,长肌肉,填脑髓,久服轻身不老,坚筋骨,明耳目,耐饥渴,延年”。
  正因为芝麻口感美味、营养价值高,所以一直在餐桌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众对芝麻的消费需求逐年增加。
  早有耳闻,在河南,有一个地方,被称为“中国白芝麻第一大县”,芝麻产量年年攀升,接近全国芝麻总产量的八分之一。
  这个地方土壤肥沃,全县71%的土壤为砂姜黑土,速效钾含量丰富。20世纪80年代,经农业农村部部组织专家考证,这个县为芝麻生长的最佳区域。
  这里的白芝麻个大皮薄,色泽洁白,籽粒饱满,出油率高,先后荣获白芝麻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国家地理标志商标等称号。
  随着时光的推移,新时代的当下,这个县芝麻种植和产业发展现状如何?为此,我们踏上了探寻之旅。
  一
  甲辰秋月,中原大地依旧是骄阳似火的天气。
  豫东南天中腹地的平舆,天空碧蓝如洗,阳光炽烈酣畅。
  沿着一条平坦的乡村公路,车子一路奔袭,拐进一道两旁被翠绿茁壮、如同人高的芝麻包围下的大田间一处停下。
  这里居高临下,视野开阔,景色尽在俯瞰中。
  走下车来,环视周边一望无际那绿中透白的风景,一瞬间,就让人感觉到这里空气的别致与清新。
  千余亩连片成方的墨绿芝麻,一直延展到天地相交的远方。
  一株株芝麻秆上正盛开着一蒴蒴昂扬向上的花朵,白色的花体透着淡淡的粉色,清新脱俗,清香扑鼻。
  放眼望去,足有人高的芝麻丛中农民朋友的身影时隐时现,他们正挥汗如雨,熟练地管护着盛花期的芝麻,爽朗的笑声让人放佛来到“芝麻开花节节高”的丰润意境。
  屏住呼吸,并非是因为初见芝麻。
  在豫东平原已不止一次目睹过浩荡无垠的麦田。此前见到的麦浪翻滚的场景,是河南各地小麦大面积种植所呈现的蔚为壮观。与见怪不怪的麦田相比,更让人震撼。
  行走在平舆的大地上,一次次在碧波荡漾的田地里驻足,一次次在生长白芝麻的田野中观望,一次次走进二产忙碌有序的车间,一次次徜徉在三产舒缓和煦的馆园中,身心被一种前所未有的新鲜所沁润。
  那处处馥郁芬芳、香气宜人的情景,很难让人遗忘。
  这是一片活力四射、充满希望的田野。在平舆的几天里,近距离接触到的人和事、谈论和交流的话题多以白芝麻种植和创新式发展相关。他们诚恳质朴的话语里有强烈的以白芝麻为突破口振兴平舆乡村的强烈愿景,更拥有造福一方的赤子情怀,白芝麻种植和创新式发展是他们永不厌倦的话题。
  在他们身上,还让人感受到平舆围绕白芝麻做大做活一二三产业的精神气质:质朴与执着,从不满足,不遗余力地坚守本真并心怀憧憬。
  正因为对家乡白芝麻有根植于内心的情愫,他们中就有人在正值盛年之际,怀揣着造福乡梓的愿望,从广东、从深圳等沿海发达地区,千里返乡,回到故乡这片热土。
  他们带回了经济发达地区先进的发展理念、前沿的信息和深广的人脉,倾心为家乡播撒希望的种子。
  在平舆,涌动着以传承并创新白芝麻种植为主打的现代化农业大潮,以春风化雨的趋势滋润着这块丰饶的土地。
  特色农业、观光农业,作为新型的产业形态,一旦被更多的人认识、接受、掌握,生产力便会集中释放,形成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在没到平舆前,对她的印象仅局限于盛产芝麻且由白芝麻加工出的“小磨香油”非同寻常,而对平舆悠久的人文历史和当今发展的状况几乎一无所知。
  之前不了解平舆,但看到其名称中的“舆”字,顿觉古意盎然,很自然想到与“车”的关联。
  果然,一到县里就听说,中国最早的车就出自这里。相传车的发明者是夏禹时期一名叫奚仲的人。他利用平舆盛产的优质树木,研制出了一种有顶盖、供贵族乘坐的车辆——舆。
  因这片土地地势平坦,又有人发明了“舆”,故有“平舆”之名。
  除了车,让平舆人自豪的,当数芝麻。他们说,中国最早的芝麻,就是在这里种植的。
  陪同采访的平舆县芝麻办公室主任陈拥华如数家珍般给大家补足了这一课。
  在平舆民间流传着这么一个古老的传说:殷商末年,挚国公主太任春季郊游时,偶然看见原野上有几株生长旺盛、枝叶碧绿的植物,十分惹人喜爱,遂将其移植至后花园中。等到了夏天,已逐步长高了的这些植物,在开出了一节节小花的同时结出了一蒴蒴的果实,籽实粒粒饱满,既有灵芝的内涵,又如麻籽的形态,于是太任公主就给它取名为“芝麻”,并开始推广种植。从此,平舆芝麻便伴随着太任的故事,千年流芳。
  平舆芝麻种植并非只有这样的传说,其栽培历史可谓源远流长。西周时,平舆为沈挚二国之地,沈国的始封之君季载是周文王的第十子,据《史记》记载,周族的先祖后稷即为栽培芝麻的先师。周公稷儿时便以种植树木、芝麻为游戏,可以说,这是我国有关栽培芝麻的最早记载。
  明清时期,在今天的平舆县杨埠镇形成了芝麻销售集散地,清廷设立了杨埠巡检司。
  清初,这一带的小磨香油已成为宫廷贡品。小磨香油的生产也已形成规模,油坊遍及乡里,农家十之八九精通磨油之技。
  这里村村有油坊,家家出“油匠”,满街叮当响,到处都是“卖油郎”,并逐渐形成了香油饮食文化。陈主任充满自豪地介绍。
  随着采访不断深入,我们对这个地处豫东南的平舆芝麻种植的悠久历史才逐渐有了初步的认知。
  平舆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全县总面积1282平方公里,人口102万人,辖19个乡镇,224个行政村。平舆地处中原腹地、黄淮平原,区位优越。之所以成为全国夏芝麻的集中产区,闻名全国的“中原芝麻之乡”,主要因为其地处北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带,光照充足,雨量适中,独特的物候条件,涵养了平舆白芝麻的优良品质。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大、品质优,享有“中原百谷王,平舆芝麻王”之美称。
  但大规模种植芝麻及相关产业在平舆兴盛和发展,是近年来的事情。这当然离不开平舆历届县委、县政府的引航导向、科学指导及各项政策扶持。
  早在20世纪80年代,平舆县就培育出了优质高产白芝麻品种“豫芝二号”和“豫芝六号”。县农科站培育的“舆芝十二”“舆芝十八”“舆芝十九”“舆芝二十”等白芝麻品种先后通过省审和国审,并持续在黄淮、长江流域得以广泛推广种植。
  1975年,河南省农科院在平舆县建立芝麻试验站,先后培育出芝麻品牌“豫芝五号”“豫芝八号”“豫芝十号”等19个适合不同生态区域种植的芝麻新品种和杂交种,增强了白芝麻的抗灾能力。
  在平舆,有“中国白芝麻之父”美誉的芝麻育种专家郭国栋,自1968年农专毕业迄今半个多世纪里,把自己全部精力用在了种子选育和农技推广上。
  40多年前,他主持选育的“豫芝2号”芝麻新品种被认定为国内首个纯白芝麻改良品种。之后,他又相继推出5个白芝麻系列新品种,新品种均具有粒色纯白、抗涝、高产、质优、无公害的显著特性。在种子选育、农技推广的漫漫长路上,他以一名党员知识分子的炽热情怀与执着追求,栉风沐雨,艰辛求索,为全国白芝麻产业发展和全省农业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为表彰郭国栋作出的重大贡献,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他省级劳动模范称号,国务院授予他“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殊荣,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0多年来,全国白芝麻产区从平舆县扩大到江淮及其南北流域,产品远销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平舆白芝麻”在全国众多芝麻品种中一“芝”独秀,尊享“中原百谷首,平舆芝麻王”的美誉。
  “十三五”以来,作为全县五大支柱产业之一,白芝麻种植面积稳定保持在40万亩左右,2022年平均亩产为90.47公斤;产业发展从乡村种植基地到县级产业园区,从油料、食品加工到生态旅游、文化休闲特色小镇,为这个传统农业大县实现强县富民、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国家芝麻首席科学家张海洋博士在平舆县建立研究中心,对平舆白芝麻的科研进行指导和研究,使平舆白芝麻具有明显的科技优势,带动了河南芝麻在科技上的世界领先。
  平舆芝麻产业发展的明显优势,还体现在标准种植所形成的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快速推进、产量销量的迅猛增长上。
  平舆县委、县政府以国家启动振兴油料生产计划为契机,实施高产创建活动和油料倍增计划,广泛建立了“百、千、万”亩方高产示范田和高产创建样板田,全面实施了白芝麻标准化生产,建立了5万亩白芝麻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20万亩白芝麻无公害生产基地,探索有机白芝麻栽培技术,并制订了相应栽培技术规程和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
  县政府加大对适宜机械化生产的新品种研发力度和白芝麻规范化、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支持蓝天农业、康博汇鑫等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围绕播种、打捆、脱粒等环节,积极开展白芝麻机械化生产。通过开展“百名科技人员包百村”活动,组织104名技术人员分包全县所有行政村,广泛开展技术指导,及时为农户提供技术服务,全县白芝麻亩产突破100公斤,总产量超5万吨。全县白芝麻经营企业50多家,以经过水洗、脱皮的纯白芝麻和小磨香油为主的系列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并远销日本、韩国及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近年来,平舆芝麻产业集群发展成效显著,还得益于突出龙头带动、培育新型模式、完善服务体系。
  平舆县培育了康博汇鑫、蓝天农业、润之香粮油、平皇等一批龙头企业,努力提升品质、扩大产能、拉伸链条、培育品牌,逐步建立“基地连片、特色成带、块状辐射、集群发展”的白芝麻产业生产新模式,把芝麻制品成功打进国际市场。
  平舆白芝麻的知名度逐年提升,芝麻原产品及半成品、成品在国际芝麻市场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且直接影响韩国、日本及东南亚国际市场。
  该县积极探索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新型农业生产模式,在全县成立200多家白芝麻种植专业合作社,建立白芝麻标准化生产基地。在发展新型生产模式中,种植户与加工企业签订白芝麻保护价回收合同,种植户按照县农业部门和加工企业提供的标准化管理技术规程进行生产,实现了“农民流转土地,统一规模种植,企业保底收购”,达到三方共赢。
  随着白芝麻产业集群功能的不断完善,平舆县加速推进社会化服务平台建设,白芝麻集群中的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先后扶持成立平舆县白芝麻产业发展协会和中原芝麻产业发展联盟等专业社团,积极引导各类社团围绕融资担保、技术支持、质量检测、人员培训、信息服务、销售管理等,为广大中小企业和专业户开展服务。
  豫南最大的农特产品交易和仓储物流综合体项目中原农博汇建成运营,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进一步完善了平舆白芝麻及系列产品的现代流通体系。
  而今的平舆,白芝麻一产蓬勃发展,在全县200多家白芝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引领下,白芝麻机械化种植面积达40万亩。
  2024年10月12日,宜机收芝麻新品种“豫芝NS610”机收现场观摩会在平舆县郭楼街道陈集村举行。
  这标志着国内第一台芝麻联合收割机首次在平舆开镰收割。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目前,平舆县芝麻生产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机械化程度较低,在定苗、除草、喷药、收获等环节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宜机收芝麻新品种和芝麻联合收割机的研发成功,必将推动平舆县芝麻产业快速发展。
  在收割现场,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芝麻研究所所长崔向华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充满激情地介绍:这块地种的芝麻品种是抗落粒宜机收的“豫芝NS610”,适合机械化收获。种植这个品种可以减少很多人工成本,增加种植效益。这次的收割机械是驻马店农科院、平舆县农科所、驻马店雷沃久保田农业机械销售有限公司等几家单位联合研制的,是国内第一台芝麻联合收割机,非常适合收获宜机收芝麻新品种。品种和机械有机结合,可以大大降低芝麻生产的人工成本,增加种植效益,促进芝麻生产方式转型升级,推动芝麻生产的产业化。
  宜机收芝麻新品种、联合收获机及高效生产技术应用配套,增产增收效果显著。新种子、新机械,也让芝麻种植大户对芝麻产业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平舆县白芝麻种植大户陈小立深有感触地说:我种植了100亩“豫芝NS610”试验田,这个品种适合机械化收割。原来种植白芝麻用人工比较多,现在种植市农科院研发的宜机收芝麻新品种,可以使用机收,节约了成本。这100亩宜机收品种的特点是喜欢密集种植,每亩地可种植芝麻1.8万株以上,产量能大大提高。
  二产初具规模。规划了白芝麻产业园、世界之窗白芝麻科技创新产业园,全县白芝麻经营企业50多家,年加工能力5000万公斤,出口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全国白芝麻生产第一大县”名副其实。
  三产方兴未艾。蓝天芝麻小镇占地8000亩,是以白芝麻产业发展为特色、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以实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业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为目的的多功能、现代化农业休闲旅游观光区,农、旅、文、商、康田园综合体。
  (下转A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