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禹岩
七年级语文教材改版后新增了一篇于漪老师的《往事依依》,聆听着于漪老师温暖的回忆,我也想起了许多我的依依往事。
我们上小学的时候打扫卫生都是同学们自己从家里带劳动工具。每当过了一个暑假,操场里的草就会长得齐腰深,开学之后我们会带着锄头、铲子、扁担、水桶等到学校打扫卫生。记得有一天下午打扫完卫生,已经是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给大地披上了一件金色的纱衣,我们几个小伙伴用扁担抬着水桶走在蜿蜒的小路上。这时一个小伙伴突然说她书包里有一本连环画,于是我们就把水桶等劳动工具扔在一旁,在一个斜坡处的草地上坐下来,几个小脑袋凑在一起看那本连环画,连环画看完了,我们就顺着斜坡躺着,随手拽一根狗尾草噙在嘴巴里,天马行空的谈论着这本连环画。连环画的内容我早已忘记了,但那天在夕阳下凑在一起的小脑袋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这幅画面是那样的美,那样的温暖,每当想起这段往事,我都会抑制不住浅浅地笑一下。
我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是我父亲教我们班的数学。我们那时只上语文、数学、音乐课,劳动课倒是经常上,学校里有什么体力活,几乎都是老师带着同学们干。没有图书馆、绘画室,校园生活相当枯燥。好在我们都会跳皮筋、跳房子、踢毽子。那时候我们买不起鞋,都穿的是布鞋,是母亲在煤油灯下纳的千层底,跳房子、踢毽子这些运动都特别费鞋。鞋子一烂,回家少不了母亲一顿数落。我记得母亲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再跳皮筋就光着脚丫子去跳!”可是我们哪舍得脱脚呢,那样脚上还不得磨掉几层皮!
每当雨雪天不能出去玩或者我们写作业累的时候,我的父亲就会给我们讲故事,不知道父亲读了多少书,反正他讲的故事都那么动听,四大名著里最精彩的章节都是从他那里听到的。还记得有一次父亲讲《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父亲怒目圆睁、声情并茂地说: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鲁达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听得我们屏息凝神,大气都不敢出,下课了就乱作一团,也学着父亲的口气喊着:“咸的、酸的、辣的,红的、黑的、紫的!”多年以后再见到小学同学,回忆起往事,他们也都对父亲讲《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个故事记忆犹新。也许是被《水浒传》里这些英雄义薄云天的情怀所感染,后来我特别喜欢看武侠小说,而且看武侠小说的时候常常有代入感,经常觉得自己就是那个武艺高强,骑马仗剑走天涯的侠女。那时候我们学校有一架老掉牙的脚踏琴,教我们音乐的是瘦高个子的李老师,他当时已经50多岁了,非常和蔼。我们经常盼星星盼月亮,盼来每周一节的音乐课,每当上音乐课时,我们就像过节一样兴奋。就是在李老师悠扬的琴声中,我们学会了《南泥湾》《外婆的澎湖湾》《我的中国心》等许多经典的歌曲。这些优美的歌曲在我们心里种下了美好的种子,让我们成为渴望美好的人。我想,真正美好的教育就是唤醒每个孩子内心深处的真善美,唤醒生命的原动力。这也让后来走上三尺讲台的我,努力把自己变成美好的磁场,努力去追求教育无痕的艺术!
那时候热爱歌唱的我们也跟着收音机学习一些流行歌曲,最让我难忘的一首歌是《人在旅途》,因为是跟着收音机学的,也没见过歌词,我们唱的歌词其中有一句是这样的:“我不怕驴头孤单寂寞,只要你也想念我”,后来见到了歌词“我不怕旅途孤单寂寞”,才知道自己错的多么离谱、多么可笑。现在看来,用脚趾头想想也不应该唱成“驴头”啊!我的旧时光里落满了温柔的光,这些依依往事像一个水晶般的梦,梦里,是一个不愿醒来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