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
图二 文/图 通讯员 张萌
11月20日,汝南县三桥镇唐寺村乡村车间里,“嗒嗒”的缝纫机的声此起彼伏,工人正在赶制一批冬季棉鞋,划料、裁断、缝制……大家动作娴熟,一双双鞋面逐渐成型(图一)。
发展一个项目、带动一地经济、造福一方百姓。汝南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努力以产业兴旺引领乡村振兴,加快构建乡村产业体系,把乡村车间建到群众家门口,让小车间推动大民生,实现村集体增资、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全力奏响乡村振兴“进行曲”。
“车间离家只有几百米,上下班很方便,每个月能收入3000多元。”务工人员赵秋红一边麻利地穿针引线,一边笑着说。
在生产车间里,像赵秋红一样在此就业的当地群众还有很多。如今,车间每天都有30多人在务工,按件结算工钱,一天收入可达100元,有效推动了当地村民实现家门口稳定就业。
在唐寺村的智通线束厂车间里,只见工人正在紧张有序地赶制电动车线束。一条条导线经过自动化设备精准下线,工人将其插入护套后由检测设备对线束进行全面质检,确保产品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图二)。
“我们主要生产电动车刹车转向灯开关、尾灯开关、断电开关、保险丝盒、电瓶连接线等线束制品,工作技术含量不高,劳动强度不大,非常适合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就业。”智通线束厂负责人王晋豫说,工人都是附近的村民,每月可以拿到3000元工资。
“目前,我们村已建成投用乡村车间4个,带动90多名村民就业增收,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0多万元。”唐寺村党支部书记唐纪刚说。
建在家门口的生产车间不仅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更有效地解决了当地群众就业难、外出打工难等问题,激发了群众靠辛勤劳动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
截至目前,汝南县累计建成并投入运营270个乡村车间,实现了全县村(社区)全覆盖,不仅有农产品加工、制造业、纺织服饰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还有电子元器件、生物科技等技术含量高的产业,让6000多名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