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5年01月06日
胸中海岳梦中飞
  文/臧新义
 题记: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孔子《论语·子罕》
  时光匆匆,2024年转瞬而逝。去年元旦写新年寄语“一窗昏晓送流年”,恍如昨日。时光流转,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无论悲喜,我们终将告别过去,沐浴前行在新一年的阳光里。
  前天看到某报之新年贺词,通篇虚头巴脑,不知所云,仿佛科技狠活的AI之作。
  难道过去的一年真的乏善可陈?
  若说一切历史皆是当代史(克罗齐语),那么每个个体的当下生活,自然是时代历史之印痕。
  人无法穿越古往今来,只能立足当下。所以,无论是非成败、悲欢离合,平平安安的度过了一年,何其幸耶。就如东坡曾云“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
  若对人间百态还有深情,就不妨温情如故。如此想来,2024年,还是有一些值得回味的地方。
  2024年,于我而言,“日日江楼坐翠微”,与古为徒,临帖依然是生活的常态。正如梁任公所说,书法“不失为人生第一等的娱乐”。工作之余,每日回到深柳堂,对晤古人,轻轻享受那优美又便利的乐事,就是最幸福快乐之时。
  像我这样,身处工作岗位,与书法毫无关系的恐有很多。工作中绝口不提书法,下班后则全是书法,多年如斯。
  书法于我,是生活方式,亦可谓人生修行之法门!
  这一年,临习最多的为王铎,其次是汉碑,再次是各类古帖。
  余尝谓,余学王觉斯者有三:一是首先学习他临古之作。王铎临阁帖,广泛涉猎魏晋唐宋诸多名家,二王、柳公权、颜真卿、虞世南、褚遂良等无所不临,师古临帖是独具特色。要终生临,如清代倪灿说:王觉斯写字课,一日临帖,一日应清索,以此相间,终身不易。现代著名书法家沙孟海云:(王铎)一生吃着二王法帖,天分又高,功力又深,结果居然能得其正传,矫正赵孟頫、董其昌的末流之失,在于明季,可说是书学界的“中兴之主”。学习王觉斯之临古,是兼而窥探“古人”笔法以及王铎书法的无上法门。
  二是学王铎要有所取舍,通其情感,学其经典,去其狂野。王铎一生,曾得意谋高位,又坎坷寥落,既忠诚事君,明清变换之际,却又沦为贰臣,各种矛盾交错一身,纠结于心,至死未得解脱。书法难免成为其矛盾纠结,痛苦不堪之心灵排遣。其所书皆饱含思想情感,一任宣泄,犹如滚滚长江东逝水,滔滔不绝,然时不时失之于狂野。若亦步亦趋地学习之,则不免陷入窠臼,终身跳不出九曲回环之深渊——其实,能进入此深渊者或也寥寥。
  三是学其书,亦应学其诗以及对待诗的态度。世人学王铎,仅限于书法,然而你可知道,王铎首先是个大诗人。其在世时就被评为诗坛四大家。侯方域《壮悔堂文集·卷五》中评价王铎说:自唐杜甫没,大雅不作,乃至明而複振。得王铎益显。其诗宗杜甫,传世万余首。名诗作《赠张抱一行书诗卷》和《赠张抱一草书诗卷》二卷十数首感事伤时的诗,正是杜工部“诗史”品格之绝唱。徐悲鸿曾诗赞王铎诗书俱佳“有明书法推第一,屈指匹敌空坤维。”“文安诗作猛虎吼,谁执王字相雌雄?”王铎平生所书古人诗皆为杜诗,其余多为自作。甚至曾拟杜少陵而自作《秋兴八首》。其五律诗最多,成就也最高,如余常常临作之《家中南磵作》:“家磵谁登眺,天寒草木稀。雨余孤岫出,日暮众禽依。诸郡寇仍紧,三年人未归。石坛偃卧否,处处野棠飞。”写得真切动人,语言警策精妙,神韵独出,风采照人。
  于此,我曾作打油诗《学书感怀》:
  三十余年与古徒,朝临暮写燥渐无。
  诗心自有风神见,祈得金丹造化图。
  黄山谷曾言,“世人但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我想,学书,首先要学诗,所谓不学诗无以书。不仅要学诗,更重要的还要有一颗诗心。唯其如此,才能觅得金丹,书之风神自见矣。
  人生无常,若问终极意义,或觉得毫无意义。然而,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要有意义地去生活。
  于我,诗书生涯就显得意义非凡。
  过去的一年,家乡给了我最大的厚爱支持,有广泛影响力之书法专业媒体《书法导报》曾登载余之2024元旦寄语文章《一窗昏晓送流年》、缅怀先师刘艺先生文《最是君风众口传》以及《临书感怀诗十首》。家乡报纸刊登余之诗作、书作以及文章,令人感动。家乡父老的鼓与呼,自然是令人动力十足。
  继去年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合著本古典诗词集《盛世诗语》后,今年京城新竟陵诗社诗友合著本《华风清吟》,也亦付梓,静待出版发行中。
  过去的一年,无论多么平常,都在诗意中度过每一天,而诗意则主要源自内心的安详与和谐,憧憬与追求。如农历三月三是王羲之书写兰亭序的日子,余曾作《甲辰三月修禊日有感》:
  三月常修禊,兰亭曲水流。
  平生无远志,一室一沙鸥。
  汉晋唐为序,苏黄米亦俦。
  淡然方寸内,今昔若藏舟。
  四月在中国美术馆观看张海先生八十后新作展作《中国美术馆观张海八十后新作展有感》:
  八旬犹致远,春暮动京华。
  绝顶烟云路,枯藤老树花。
  中原形胜地,盛世俊良车。
  寂寞毫厘内,卓然成一家。
  四月在长沙短暂盘桓,得行吟五首:
  其一《暮春晚登岳麓山》
  烟花三月去长沙,岳麓峰头夕照斜。
  湘水奔流连日夜,江声直入野人家。
  其二《暮春晚上爱晚亭》
  牧之一首旅山行,枫叶秋深爱晚亭。
  岂怨春光无咏处,远思杳杳入青冥。
  其三《橘子洲》
  橘子洲中草木青,两开湘水若龙形。
  江天暮色人归晚,沉醉春风不愿醒。
  其四《橘子洲头谒毛主席雕像》
  湘水中开岳麓邻,江天俯仰似航轮。
  巍巍砥柱洲头立,笑对湖山处处春。
  其五《长沙谒贾谊宅》
  长沙巷口谒贾生,古井幽幽诉远情。
  秋草寒林何寂寂,论思似月照人行。
  有人说,文科已死。然而,有人就会有人文。科技永远是一把双刃剑,当人工智能取代人类活动时,危机已现,不加约束,必将为其所苦。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
  祝大家所愿皆所成,2025年,“良辰吉日时时有,锦瑟年华岁岁拥。”(屈原《九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