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王捷 通讯员魏丽)近日,驻马店广济心血管病医院(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豫南医院)收治了一名心梗患者。医生经过询问得知,该患者存在服药误区,并且很多人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医生特意发出提醒。
今年52岁的刘先生,患高血压病并服用降压药多年,近日突发心梗。这让一向认为血压控制得“很好”的他不理解。
原来,刘先生确诊高血压后,家里就准备了血压计测量血压,如果血压降至正常范围,他就停药,过一段时间血压升高再吃药。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是“精准降压”,降压药该吃吃、该停停。然而,他却不知道犯了服用降压药治疗高血压的大忌。
医生说,刘先生在血压高时吃药、低时停药,看似“精准降压”,实则危害极大。
当血压高或有症状时服用降压药物,血压很快会下降。当血压测量正常后就停药,这时由于没有降压药物的抑制,血压很快会再次升高,甚至会超过前期最高血压,这也是出现血压一次比一次高的原因。血压周而复始的剧烈波动会使动脉内膜损伤,通透性增加、脂质沉积,继而引发血管硬化、斑块形成。
与此同时,血管的病变又会把血压向更高的水平推进,进而会导致心、脑、肾等损害,循环往复不断相互影响加重病情,最终可导致心肌梗死、脑梗死、肾功能损害、猝死等严重后果。
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物的目的不仅是消除高血压症状、把血压数值降下来,更重要的是维持血压的正常平稳状态以及在此基础上降低器官损害和远期并发症发生概率,延长寿命。因此,刘先生这种“精准降压”的行为不可取。
想要高血压不给心血管添堵,就需要长期保持血压正常平稳。医生提醒,高血压患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的干预在任何时候对高血压患者都是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其主要措施包括:控制盐摄入量;适当增加富含钾的食物;控制体重;不吸烟,也避免吸入二手烟;不饮酒,如饮酒应少量并选择低度酒;适当运动;保证睡眠。
长期药物治疗。高血压一般需要终身治疗,且治疗方法个体化,医生会根据合并症的不同、药物的疗效、耐受性、个人意愿等选择合适个体的降压方案,这也意味着别人的降压药物并不一定适合自己,因此高血压患者切勿自行停药及更换药物。
坚持血压监测。对于初诊高血压或出现血压波动情况,要坚持每日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为医生评估病情及调整用药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对血压控制良好的患者,可改为每周测量一到两次。需要注意的是,每次血压测量时要连续测3遍并计算平均值,建议早上或服用药物前测量。
定期复诊。高血压患者要定期回医院复诊,评估血压控制情况,了解有无药物副作用的出现,检测危险因素的控制情况,有无肝、肾损害及心功能改变,有无心、脑、肾、眼等靶器官受损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