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5年01月09日
从贫困户到老板
村民爱霞“菇”事多

  文/图 全媒体记者 许静
  “俺的香菇供不应求,销路很好。这不,现在这辆车正准备发往泌阳县。”日前,正在指挥装车的西平县宋集镇宋集村村民赵爱霞兴奋地告诉记者(如图)。
  记者对赵爱霞不陌生。2022年,她还在这座大棚里务工,那时候有4座大棚,生活可以自给自足。赵爱霞介绍,现在已发展到50个大棚。跟着她务工的村民就有20多人,她已经是村里响当当的赵老板。
  从务工到当老板,从贫困到富裕,从灰头土脸到神采飞扬,一股精气神的变化,由内而外。宋集村村委委员范全收告诉记者,不光是赵爱霞,在宋集村人看来,城里有房子、农村有家业、出行有车子、口袋有票子,人人有产业、个个当老板,这就是大家心目中的小康生活。能达到这种小康生活的村里目前有10多户,光香菇大棚就产生了10个小老板。除了房子、车子这些硬指标外,赵爱霞这个小老板年收入50万元左右,是村里产业致富、带领村民致富的佼佼者。
  奔跑在逐梦的路上,谁能想到,自信而阳光的她,曾经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赵爱霞是西平县宋集镇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也是一名勤劳致富的明星。从昔日的贫困户到今天的小老板,赵爱霞脱贫致富不忘党恩,一直用勤劳的双手努力践行着自己带领乡亲脱贫致富的诺言。
  几年前,一场家庭的变故让赵爱霞成了村里的贫困户。在村“两委”干部帮扶下,赵爱霞承包了扶贫基地的4座香菇大棚。在她的辛勤劳作下,全家很快脱了贫。赵爱霞心系乡邻,热心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和残疾人来自己的大棚里务工,向他们传授香菇种植技术,让他们有事干,有收入。
  创业艰难苦难多,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自己创业过程中的种种不易,赵爱霞始终清晰记得,当地党委政府给她诸多帮扶,赵爱霞铭记于心:为了筹集启动资金,当地为她争取了贴息贷款;搭建大棚遇到施工不畅等诸多难题,当地积极为她协调帮助,千方百计为她解决。
  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硬道理。赵爱霞积极带动农户增收致富,手把手传授经验,为村里的发展献智献力,主动担当作为,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带动更多村民走上致富路。2023年,赵爱霞的临时危房已变成了拔地而起的高楼。
  “不多不多,盖房子也就花费三四十万元,过去作为贫困户感觉抬不起头,现在出门大家叫我赵老板……”说话时,憨厚的赵爱霞自豪地笑了。和赵爱霞一样,曾经的贫困户申威宾承包了5座香菇大棚,年纯收入8万元左右。挣到钱后的申威宾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开了个免费的修车铺。
  幸福都是奋斗来的,范全收说,村民敬学礼和李华民也是村里的致富明星,在他们的带动下,已经形成了人人有钱赚、个个是老板的局面。2023年,宋集村被县里评为“四星”支部。2024年以来,他们通过扬优势、补短板、强党建等措施,“五星”支部创建工作也取得了新进展。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此刻,阳光正透过大棚照耀着赵爱霞的脸庞,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