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4版
发布日期:2025年01月09日
历经百年蹉跎 皂角树茂盛依然
    百年皂角树枝杈虬劲

    皂角树枝繁叶茂 (资料图)

  文/图 全媒体记者 高琳琳
  “这就是俺村的宝贝,已经100多年了。”日前,记者慕名来到驿城区板桥镇大路陈村采访,62岁的村民沈生自豪地指着村南头的一棵树告诉记者。
  沈生说,这是棵皂角树,春天时枝繁叶茂,郁郁苍苍,为人们遮风挡雨,奉献一片阴凉,是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板桥镇大路陈村位于驿城区西部,处于板桥水库下游,镇政府所在地东6公里处,总面积约4.6平方公里,辖4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共有663户,2917人,有汉、回两个民族,35个姓氏。大路陈村是中国传统村落,村中自然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厚,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村庄。
  相传清朝末年,一条大土路穿村而过,横贯东西,又因村中居民陈氏较多,故将这里命名为大路陈村。
  位于大路陈村的这棵皂角树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是“75·8”洪灾后这里唯一存活的树。该树历经大洪灾而不倒,没有人知道它的具体年龄。村里一位90多岁的老人说,他小时候村里人就说,这棵皂角树已经有几辈人的树龄了。
  据了解,1975年8月,特大暴雨导致板桥水库溃坝,大路陈村所在位置正对着板桥水库泄洪口。水库溃坝后,大路陈村首当其冲,一片汪洋。洪水过后,全村房屋尽毁,只剩下4棵树,两棵大柳树、一棵柿树和一棵皂角树。
  当时老百姓有几句顺口溜:“远看白茫茫,近看空荡荡,进村没有路,只剩四棵树。”第二年,柳树和柿树先后枯死,如今,洪水留给大路陈的唯一“遗产”就是这棵百年皂角树。
  虽历经百年沧桑,但皂角树仍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树冠像一把巨伞遮天蔽日,蔚为壮观。皂角树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每年春天,皂角树长出嫩绿的叶子,直到深冬严寒时节才变黄枯落。
  以前生活条件差,周边群众就采摘一些皂角用来洗衣服。记者采访时,树叶凋零的皂角树上仍挂着不少皂角。
  悠悠岁月流转,这棵皂角树从历史中走来,默默陪伴着全村及周边村民。村民对这棵“神秘”的皂角树情有独钟,时刻关注它的生长情况,修剪、造型,加以保护。逢年过节,外地游子归来,很多人都会去皂角树下转转看看。
  如今,这棵皂角树犹如一柄大伞,为百姓遮掩烈日、抵挡风雨,承载着乡亲们的乡愁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