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东风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的这句诗,勾起了我对故乡的思念。故乡承载着我童年和青年时期的困苦和梦想。人到一定的年龄,新事记不住,老事永难忘。回忆如同画卷,在脑海中挥之不去,而故乡的大锅菜,始终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让我记忆犹新,回味悠长。
我的故乡位于豫东南的一个普通村庄,村民面对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贫瘠的土地上辛勤劳作,春种秋收,夏管冬藏。在农村生活时,虽有无忧无虑的时光,也有朝不保夕、衣难避寒的窘境。岁月的轮转,掩盖不住我对那个年代艰难困苦的回忆。
记忆中,故乡的大锅菜让我难以忘怀。过去,在农村的冬季,每年都要进行河道的拓宽挖深,需要大量的民工参与。挖河是繁重的体力劳动,保障民工吃喝是一项重要工作。在河工上,会隔三岔五地吃一顿大锅菜,来改善民工的生活。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大锅菜就是故乡一道难得的美味佳肴。
故乡大锅菜的主要原料有:新鲜的五花肉、清甜的大白菜、柔软的老豆腐、筋道的红薯粉条、鲜艳的红萝卜,还有一些食用佐料等。具体做法是:先将五花肉切片炒香,然后将豆腐、白菜、红萝卜放进锅里,加上一些佐料进行翻炒后,再将粉条放入加水慢炖。等大锅菜炖好后,便召集民工开饭,在劳累、饥饿、寒冷的环境下,吃着大锅菜和杂面白面混合做成的馒头,味道鲜美,既能充饥、又能解馋。那味道,香味扑鼻,让人回味无穷。
大锅菜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并不稀罕,甚至有些讨厌,而对我们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从贫困中走出来的人而言,大锅菜的味道绝不逊色于一道大餐,大锅菜里有我们对故乡的深厚感情和美好回忆。
虽然在外地求学、求职、居住几十年,却总割不断对故乡的思念。近几年,我经常回到久别的故乡。由于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锅菜也很难摆到餐桌上。有一次,我特意让嫂子给我做一次大锅菜,虽然她是做农家菜的高手,但她做的大锅菜,依然吃不出过去的感觉。我也曾经学做过大锅菜,在原有主要食材的基础上,我又加些羊肉、羊肚,味道还不错,但比以前厨师做的大锅菜,还有一定的差距。家里家外,也吃过几次,都吃不出那种味道、那种氛围、那样的心情。饿了香,饱了臭,或许只有在长期饥饿的情况下,才能吃出大锅菜飘香的味道吧!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锅菜的食材和做法也在不断增加和翻新,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受人喜爱。过去的大锅菜,将随着时代的进步渐行渐远。然而,那个年代的大锅菜仍在许多人的记忆中,成为那个年代特有的佳肴,留在人们美好的回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