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很多老年人都会收到晚辈送来的祝福红包。这本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但是一些不法分子却盯上了这一机会,趁机设下金融陷阱。
张先生在春节期间收到子女给的红包后,准备将这笔钱存起来。这时,他接到一个自称某知名金融机构理财经理的电话,对方称有一款高收益理财产品,年收益率可达10%,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还说名额有限,让张先生赶紧转账购买。张先生心动不已,没有思考就把钱转了过去。可没过多久,当张先生想查询收益时,发现对方电话打不通,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
二、【案例分析】
此类案例中,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对金融知识了解有限、渴望财富增值的心理进行诈骗。他们常打着“高收益、低风险”的幌子,承诺远超正常水平的回报率,诱导老年人投资。老年人往往难以抵御这些诱惑,加之缺乏对金融产品和市场的了解,容易轻信不法分子的虚假宣传。而且,不法分子还会营造紧迫感,如“名额有限”“限时优惠”等,让老年人来不及冷静思考和咨询家人或专业人士,匆忙做出投资决策。
三、【消费风险提示】
春节期间是诈骗活动的高发期,老年人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轻易相信陌生人,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那老年人应如何防范金融“雷区”呢?在此,我们提供一些实用的防范建议:
增强风险意识: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若有投资产品承诺过高且不合理的收益率,务必保持警惕。正常理财产品收益处于合理区间,像案例中10%的收益率明显不符合常理。
核实机构与人员资质:在进行任何投资前,一定要通过官方渠道核实金融机构和理财经理的资质。可登录相关金融监管部门网站查询,或拨打官方客服电话确认,切勿轻信对方口头描述。
多与家人沟通:投资决策不要独自匆忙做出,要及时和子女、家人商量。年轻人对金融知识和常见诈骗手段有更多了解,能提供参考意见,避免老年人上当受骗。
拒绝上门推销与陌生电话:对主动上门推销理财产品的人员要保持距离,不要轻易相信陌生电话里的投资信息。正规金融机构一般不会通过这种方式推销高风险理财产品。
新华保险驻马店中心支公司负责人提醒:平时多关注金融知识普及内容,参加社区组织的金融知识培训,提高自身辨别能力,了解常见金融陷阱的特点和防范方法。
(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