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全媒体记者 许静
手机上动动手指,一根根预埋在地下的喷灌设施自动探出头来均匀喷洒出层层水雾;一次性携带肥料的数架无人机盘旋而上,一天可完成千余亩地的施肥工作;登录数字农业服务平台,“耕种管收”各环节的数据一览无余……
“春为岁首,农为先行”。2月20日,记者在西平县老王坡高标准农田示范基地看到,成方连片的小麦正起身生长。放眼望去,满目葱茏、长势喜人。
中原粮仓,小麦返青,春灌喝上“第一水”。指针式喷灌、伸缩式喷灌等不同节水灌溉设备各显神通。一个个喷头均匀喷洒出层层水雾,如绵绵“春雨”般滋润着麦苗(如图)。
“无人植保机施肥,省时省力,还能提高产量,可谓一举两得。”老王坡种粮大户丁军华说。无人植保机在北斗导航的指引下精准开展“早春第一次小麦病虫害防治”作业,效率大幅提升。同样,在二郎镇高标准农田,无人机一天可完成300亩施肥作业,效率是人工的几十倍。
在这里,施肥、浇水、遥控指挥……春耕不仅充满了传统的农耕气息,更融入了浓浓的“科技范”。智慧喷灌、无人机施肥、大数据监测等新技术、新设备成为春耕的主角。春耕备耕事关全年粮食生产。新农具、新农田、新服务……农民正从“会种田”向“慧种田”转变,一幅美丽的春耕图铺满田野,丰收的希望在土地上生长,西平这片神奇的水土正孕育着西平儿女的生命根脉。
科技赋能使春耕效率大幅提升。西平县农业专家谢耀丽介绍,无人机施肥效率是人工的10倍以上,智慧灌溉技术节省了大量水资源和人工成本。西平县依托物联网监测和大数据分析,实现冬小麦返青期的精准管理。老王坡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通过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系统,实时调控气象、土壤墒情和病虫害信息,为农民提供科学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