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5年02月25日
书画篆 国之典
    刘康健与毛国典(左)合影(作者供图)

  文/刘康健
  春节临近,毛国典对我说,走,去陕北过年。于是,我们从风和日丽的江南一下子就钻进了大雪弥漫的黄土高原。一踏上黄土高原,毛国典就兴奋异常,顶风冒雪,走靖边,过子洲,去窑子上,到天赐湾……一路走一路拍。千里冰封,人脸都冻得发木,手脚冻得失去知觉。可是,毛国典丝毫不理会这些,拍照,速写,忙得不亦乐乎。我这是陪国典第三次回陕北过年了,而在毛国典的艺术生涯中已经是16个春节到陕北过了。陕北黄土高原是他的艺术之源,也成了他魂牵梦绕的第二故乡。每次到陕北过年,毛国典都会走村串户,看望脱贫户,掏钱买年货。毛国典动情地说:“只有心里装着人民,才能对得起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任何时候都不能忘本啊。”面对这位从中原走向江西、从江西走到陕北的书画家,我的心被深深撼动了。我看到了毛国典艺术人生的历程中,有一条醒目的红线:红色情结,赤子情怀!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西省文联副主席、书法家协会主席的毛国典,不仅创作出生动传神的画作、内涵丰富的书法和高逸冷峻的篆刻,还时刻不忘初心,葆有着一颗装着人民的大爱之心。在2015年,毛国典被评为全国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毛国典深有感触地说:“今生获得了许多奖项,我最看重的还是这个奖项。”
  人有志 天地宽
  素有“天下之中”美誉的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是毛国典的故乡。毛国典从小就对书法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向同村会写书法的人求教,画简笔画、装饰画、老山前线速写、飞机、大炮、军舰……村里人看到他活灵活现的表现力,都夸他是一块搞艺术的材料。后来,他偶尔找到一本表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题材的连环画,不但被红军的革命精神所感动,还为连环画中的人物和线条所折服。特殊的艺术禀赋和浓厚的绘画兴趣,逐步将他引向广阔的艺术天地。
  高考失败之后,毛国典在家乡干了4年农活。在这4年里,毛国典拉着架子车到几百里外的新郑,去卖过生姜,夜宿在草垛旁。他干过河工,挑河泥挑断过几根扁担,肩膀上鲜血直流。他还参加生产队的麦收抢场,暴风雨中从高高的麦秸垛上掉下来……18岁的毛国典没有见过火车,没有吃过糖块,没有穿过一件新衣服。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人生的路多么坎坷,毛国典都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和向往。繁重的劳动、艰苦的生活之后,毛国典总是找机会拜师求艺,学习书法绘画,顶着巨大的压力重新走进了学校,加入了高考复读的队伍。没有地方住,毛国典就住在门房的麦草窝里。没有钱买饭,他就吃从家里拿来的窝窝头。特别是在高考冲刺的关键时刻,毛国典住在汝河河坡的地窝子里,每天喝汝河水,啃干馍,半年没吃过一点菜。麦收天,他忙于学习,没能赶回家帮父母收麦子,以至于母亲从麦垛上跌落下来,摔断了两根肋骨,不久离开人世。每每提及这件事,毛国典都泪如雨下。
  1984年9月,毛国典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周口师范学院艺术系。从踏进学校的第一天,毛国典就暗自下定决心,为艺术奉献一生,做一个人民的艺术家。大学期间,是毛国典艺术发展的基础准备阶段,也是他追求艺术最为执着、最为疯狂的阶段。在毛国典的生活中没有节假日,白天他在学校听完课,夜晚他背着画夹子来到火车站,找人画素描,一画就是半夜。书法他临习颜真卿《勤礼碑》,临得很形象很认真,每次作业本上的红圈最多。后来他又苦临魏碑《张猛龙墓志》、隶书《石门颂》《张迁碑》等,行书临习米芾《蜀素帖》。后来分专业时,毛国典偏爱油画和水彩画,素描的功夫很深,就又选择了油画专业,自学水彩画。毛国典没有耽误一天,每天都在教室里画油画和临摹美国蛋彩画家安德鲁·怀斯的干笔水彩画,同时坚持临帖和自学书法。同学丁锐多年后感慨地说:“和国典睡一个寝室的3年,没见他睡过一个囫囵觉。”
  毕业后,毛国典从事设计基础课的教学工作,主要讲授素描、水彩画、基础图案设计、装饰风景、字体设计等课程。但他业余时间仍天天临帖,凌晨二时前没有休息过。毛边纸临完了,他就找来报纸临,报纸临完了,就在住室水泥地上用毛笔蘸水临写,地上湿了,就对着墙上临……后来毛国典打听到开封市书法名家李逸野先生,就主动登门拜访,拿出临摹的《勤礼碑》《自书告身》让李老师指点。李老先生非常喜欢这个刻苦的年轻人,几经交往,遂成忘年之交。李老先生要求,毛国典从汉代隶书《张迁碑》《礼器碑》《曹全碑》入门学起,5年之内不要参加任何展览和大赛,认真下功夫临帖。毛国典苦苦思考了很长一段时间,一生到底该朝哪个方向走?与美术学院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相比,搞纯专业油画很艰难,入选全国美展更难。最后,他决定以书法为自己今后一生的发展方向,兼习油画和水彩画。一个人一生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是最幸福的,一个人一生没有从事自己最喜欢的事业是最痛苦的。
  下苦功 方成器
  在河南省书画界,只要一提及毛国典,人们都会佩服地说:“国典是个为艺术玩命的人!”5年时间,毛国典在斗室里埋头苦练,寒来暑往,披星戴月,闭门谢客,一心只在书法艺术的海洋中遨游。5年时间,毛国典遍访名家,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受到了书法名家张海、李强、云平、吴行、宋华平等指点和教诲,又拜篆刻大家李刚田为师,涉猎篆刻艺术,悉心临习《秦汉南北朝官印征存》《上海博物馆藏印选》《汉玉印精粹》等印谱。
  5年的闭关苦修,毛国典视虚名如云烟、视名利如粪土,潜心致艺,律己恕人,以艺为舟,苦度日月。在埋头隶书的学习创作中,他遍临汉碑《曹全》《礼器》《孔宙》,苦苦思索:为什么当代书坛写简书者如过江之鲫,独具风格者盖寡?他发现简书最易把握的是形,最难把握的是神,不少人写汉简,由于对汉代历史文化不甚了了,只注意对汉隶字形皮相的了解,故而书写流于夸张圆滑,徒有其形而无其神。如何才能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子?偶然间,毛国典发现了一本甘肃博物馆编的《武威汉简选编》,其中的一个简叫仪礼简。他感觉耳目一新,特别喜欢,买回后如痴如醉地临习起来。后来他又临习了居延汉简、马王堆帛书,还有其他简帛书字帖。他还利用假期到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仔细观摩书法专业的学生们是怎样临帖搞创作的,偷偷学点技巧。当他看到有一个同学临习礼器碑时,采取单笔画、单偏旁分开,反复临习,受到很大启发。他回来后,按照学来的方法试着临习威仪礼简,效果很好。后来他又有意地把简帛书的书写技法与汉《礼器碑》的技法结合在一起,把从事艺术设计的理念融入其中。在创作风格统一的情况下,有意地注入自己对书法审美的理解,把装饰绘画的理念融入其中,即把装饰美、秩序美运用到书法创作之中,把色彩学方面的知识运用到创作形式制作之中。在视觉传达上他用上了形式制作的装饰手法,把书法展和美展等同起来,用上了色彩学上的同类对比、面积对比、强弱对比、色彩的分割、点线面的组合等。利用各种手段和技法,尽力写出属于自己的书画符号。一般书法者的创作中,注重汉人书风的雄厚强健,而毛国典笔下的隶书却写出了轻灵雅致,寓曼妙古雅于雄浑沉雄,从而实现了毛氏隶书的古、雅、趣三者自然融和,达到了既大气清新,又典雅蕴藉的审美境界。
  这一时期毛国典的篆刻创作,经历了一次灵魂的蜕变过程。毛国典初学印时,也受到了当时篆风的影响,习惯半隶半楷的朱文印,长枪大戟,纵横淋漓,虽然锐气十足,但还是稍显稚嫩。他很快意识到问题所在,潜下心来对秦汉印与明清流派印苦学研习,力求风格蜕变,走出一条独特之路。对已有的创作思维和路径,进行变法和革新,困难是可想而知的。但是,毛国典义无反顾地回归与深入到传统的汉印之中,重点研究汉印中平正一路的风格,对汉印制作的铸印、凿印、玉印均精细研究,闭门临习与创作几近痴迷。同时,他巧妙地把古玺和明清流派印中丰富的形式和技法,融会在印外求印的探索之中,内外贯通,标新立异。他的白文印注重从玉印中出发,篆法古质雄强,章法端庄大方,借字中的曲笔、斜笔,布局奇巧,用刀生辣挺拔,线条于骨力中见润泽,严谨章法中见舒朗豁然,古朴清朗中见起伏有致。他的朱文印则受汉无边封泥的影响,加入了汉金文和黄士陵的意味。最终,毛国典的篆刻风格实现了凤凰涅槃般的蜕变,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创作风格。
  (下转A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