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6版)
1993年的郑州,毛国典骑了一个多小时的自行车,来到书法家张海的家。路上他想,自己已经关门修炼5年,是否可以参加一下国家的赛事。怀着忐忑的心情,毛国典叩开了张海的家门。当他拿出自己的书法作品,请张海指教时,张海当即说好,并对他的作品提出了一些建议。回来之后,毛国典创作了一幅《爨宝子》风格的中楷作品投稿。半月后,接到了全国第二届新人新作书法展入展通知书。1994年,全国首届楹联展征稿,毛国典又用《张迁碑》风格创作了一副对联寄去,不久又收到了入展通知书。1995年,首届国际篆刻交流展征稿,毛国典心里没有底气,就带了20多方印去找李刚田指点。李刚田仔细对几方印稿进行了修改,并指出几个篆刻的布局和边款应该如何做。回来后,毛国典把几方印重新刻、反复拓,苦练一周后,才将一件印屏寄至组委会,不久就接到了入展通知书。这是他的篆刻作品第一次进入国展。天道酬勤,厚积薄发,从此毛国典便一发而不可收。他的书法作品入选全国第七、八、九届书法篆刻展,中国书协理事精品展,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作品展,全国第二届行草书书法大展,全国第六、七、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一、二、三、四届楹联书法展,当代书坛名家工程——全国五百家精品展,全国第一、二届扇面书法展,第八届国际书法交流大展,西泠印社第一、二、三届国际书法篆刻展,“迎奥运”中国美术馆书法名家邀请展,中国美术馆第二届当代名家书法提名展。中国第二届书法兰亭奖获提名奖,中国第三届书法兰亭奖获三等奖,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获提名奖,全国首届青年书法篆刻展获全国奖,同时获探索提名奖,全国第三届正书展获全国奖,全国第四届正书展获全国奖,全国首届大字展获三等奖。他的篆刻作品入选全国第四、五、六届(特邀)篆刻展,当代篆刻艺术大展(邀请),西泠印社第一、二、三届国际书法篆刻展,西泠印社第四、五届篆刻评展,全国第五届篆刻展获提名奖。他的美术作品入选中国水彩画百年展,全国第八、九、十、十一届美术作品展,全国第五、六、七届水彩画展,全国水彩人物展,全国水彩画写生精品展。中国第二届美术金彩奖获奖,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全国美展获优秀奖(最高奖),全国首届小幅水彩画展获奖,全国第七届水彩画展获奖。毛国典的书画作品先后被中国美术馆、徐悲鸿纪念馆、中国艺术研究院等收藏机构收藏。毛国典的作品入选《中国水彩画百年展》《中国书法大典》《中国美术馆第二届书法名家提名展》《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作品展》《共和国书法大系》《全国百位书法名家精品集》《当代篆刻》《篆刻》等。他先后出版了《毛国典书法篆刻集》《毛国典书法作品集》《毛国典书画篆刻作品集》《毛国典水彩画集》《毛国典素描教学示范》等多部作品集;数十篇论文发表于《中国书画报》《青少年书法报》等专业报刊上。1995年,毛国典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2000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2008年,加入西泠印社。
艺无境 赤子情
那年,毛国典告别中原父老,只身南下,来到江西省书法家协会,就像一粒种子悄悄潜入红色的土地。
要想理解毛国典的这番苦心,可以从他获奖的画作中窥见一斑。我曾把他的水彩画作集中观摩了一下,发现一组特殊的绘画语言向我传达出振聋发聩的声音:黄土高原。那一座座横亘天涯的黄土大塬,苍茫无际,奔突驰骋,洪荒之力,一泻千里,而在黄土高原之下,有一孔孔窑洞,一扇扇门扉,还有一个个质朴憨厚的父老乡亲。最为撼人心魄的金奖作品《火红的年代 艰苦的岁月》中,站立在黄土高原下的汉子们,如同大山一样坚韧,虽生活在贫困之中,却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憧憬。在毛国典所有描绘黄土高原的画作中,我看到了画家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毛国典从中原到江西的心灵轨迹:红色情结,赤子情怀。
作为江西省书法家协会的秘书长,继而协会主席,毛国典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振兴老区的书画事业上。无论是“驻马店——延安书法展”,还是“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江西延安书法展”,一系列书画策展活动,都贯穿着一条红线:从鄂豫边根据地到延安,从井冈山到延安。毛国典利用两年时间,跑遍了江西省各市地进行调查研究,仔细听取对协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他将江西省书法界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梳理,借鉴河南、江苏、山东、浙江等书法大省的经验,制订了适合江西的发展计划,把广大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紧紧地团结起来。他组织书法家多次奔赴井冈山老区学习,号召书法家们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他紧紧围绕怎样把江西书法的氛围搞起来,怎样组成书法团队冲刺全国书法展,怎样充分调动基层作者的积极性,怎样使广大书法爱好者转变观念,重新认识书法的功用等进行探索。同时,毛国典对制度进行改革,对协会实行人性化管理。第一,开设书法大讲堂,聘请全国书法名家、中国书协理事、评委来江西进行全省书法培训,从基础抓起,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第二,把常规的展览细化起来,把全国性的书法展览在江西做起来。几年间,江西省办起了青年书法作品展、临帖展、篆刻展、刻字展、大学生书法作品展等,势如星火燎原。第三,讲团结、讲奉献,强调各地协会负责人要把本地区的书法家、书法爱好者组织好,活动要开展好,多给基层作者创造学习的条件,心胸宽广,做事大气,切忌打压本地重点作者等。第四,对全省加大书法培训力度,力争早出人才、多出人才。协会成立培训中心,面向全省招生,聘请高校书法教师和河南、江苏、山东等省的20多位书法大省的获奖书家和书法专业毕业的教师到培训中心带班上课。在全省10个地市布点成立分中心,教师由中心统一委派和管理,统一教学模式。培训中心根据学员水平高低分为基础班、高研班、精英班、国学班4个层次进行专业的、系统的、常规的学院式教学。经过多年的努力,江西省涌现出一大批书法人才,书法作品入选全国书展的人数直线上升,很快由书法小省变为书法大省,引起了全国书法界的广泛关注。
我多次和毛国典一起到陕北、延安,看到他常常和当地的书法家彻夜长谈,切磋技艺。延安市文联主席艾生感动地说:“难得国典主席有这份赤子情怀,延安书法界在他的帮助下进步很大呀!”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日子里,由江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延安市委宣传部主办,江西省书法家协会、延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江西省书法名家作品展在枣园美术馆开幕。当人们看到江西书法家们书写的“勿忘初心,重走长征路;书法联袂,续写长征魂”“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等书法作品时,无不为之振奋。一名参观者动情地说:“江西是红军长征的起点,延安是长征的落脚点。伟大的长征犹如一条红色的纽带,把这两个地方连接在一起。江西省书法家的做法十分值得称道!”用书法抒写和传承长征精神,毛国典带领书法家们多次来到江西革命老区井冈山、红军长征出发地采风,参观学习。在毛国典的带领下,书法家们徒步来到当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生活过的地方,体会革命初心,坚定革命信仰,为重走长征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通过参观学习,书法家们深切地体会到:“长征”不只属于过去,更属于现在和将来。我们是书法家,也是党员干部,更应该铭记历史,恪守职业准则,用长征精神补足书法家的精神之“钙”,认真践行“两学一做”。江西书法家们沿着红军长征的足迹,从红军长征的出发地江西出发,重走长征路。一路上,他们参观学习,实地考察,受益很大。渡赤水河、金沙江,翻雪山……实地体味长征的艰辛。书法家们纷纷表示,书法创作的过程也要发扬不畏艰险的长征精神,扎根生活,勤学苦练,练就过硬的基本功。书法创作的道路上,也将面对一条条大河、一座座雪山、一片片草地,但只要发扬红军一往无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就一定能到达胜利的彼岸。书法家们行走在真实的长征之路上,感受“狂草”与“汉隶”在不同历史情境下的张力和厚重,用心灵感受、领悟长征精神,传承和发扬长征精神。书法家们一致认为,在书法创作中要大力弘扬长征精神,牢记“两个务必”,翻过无数的“雪山”,跨越数不清的“草地”,攻克一座座“娄山关”、一个个“腊子口”,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