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25年03月10日
善举微光 温润自心
  文/王凤芸
  去年暑假在单位值班时,突然接到市文明办的电话,询问我是否愿意加入市“身边好人”协会。放下电话,我不禁陷入沉思:什么是好人?年前11月,我参加了区“身边好人”协会成立大会。在会场,我见到了一个个或全国闻名、或默默无闻的“身边好人”,了解了他们的事迹,我再次陷入对“好人”这一概念的思索。平凡如我,能否算得上“好人”呢?
  回首过往,那些无意间做过的举手之劳的事,如点点微光,照亮了我前行的路。
  每次乘坐公交车,我都会主动走到车厢后面,人少时,便坐在最后排;若是人多,我则会毫不犹豫地把座位让给那些更需要的人。
  我从不乱扔垃圾,外出时如果没有垃圾桶,我会把擦鼻涕的纸装在兜里,甚至一整天都带着它。去山里游玩时同样如此。有时我会一路把喝过的空矿泉水瓶拎着,直到找到垃圾桶。在景色优美的山林中,看到别人随手丢弃的塑料袋、塑料瓶,我会忍不住捡起来,要么送给小区里拾荒的老人,要么放到街边的垃圾桶里。
  记得一次去老龙潭探路,好不容易下到潭底,却发现原本风景如画、清澈见底水潭的旁边到处是人们烧烤后遗留的垃圾。我们一行人果断开始捡拾塑料袋、卫生纸、塑料瓶等。等将垃圾清理干净,也该返程了。虽然没有达到探路的目的,但大家都觉得能为这片风景优美的山水做点事,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
  那年去省城看病,我在候车室等车时,遇到一位抱着小孩的年轻母亲。她仿佛带着整个家的行李:一只手抱着孩子,还提着一个袋子;另一只手推着一个行李箱,而行李箱的提手上还套着一个装得满满的大袋子,箱子和袋子摞在一起比她人还高。不仅如此,她背上还背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大双肩包。看到她如此辛苦,我走上前与她搭话,才知道她急着上厕所,却又苦于孩子和行李无人看管。我毫不犹豫地从她手里接过孩子,让她赶紧去。没想到,在帮她拉着大行李箱赶火车上电梯时,意外发生了。她的行李箱实在太重了,而我只有左胳膊敢用力,一下子没能把箱子放稳,眼看箱子就要顺着电梯滚下去。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后面一个小伙子飞快地跨前一步,用他的箱子帮我稳稳地挡住了那个大箱子。站在电梯顶端的工作人员也及时关停了电梯,一场事故就这样被及时制止了。那一刻,我深刻感受到:只要人人伸出援手,哪怕力量微小如萤火,也能汇聚成照亮黑夜的星辰。
  去年暑假旅游返程时,几天的奔波让我疲惫不堪。在北京站候车时,我特意找了个靠墙的座位,打算趁发车前好好补个觉。但刚坐下不久,候车室里的人越来越多,人流如潮水般,走了一拨又来一拨。一个带着大包小包行李的男人像百米冲刺一般跑过来,满头满脸都是汗,头发被汗水浸透,一绺一绺地纠结在一起,脸色煞白。看他脸色不对,我赶紧站起来,让他坐在我的座位上。经过询问,才知道他因为行李太多,走得急了,热得恶心难受,估计是中暑了。我赶紧从兜里拿出备用的风油精,让他抹上。坐了一会儿,他的脸色渐渐恢复了正常。
  他刚走不久,又有一拨人涌进候车厅。其中有几个操着陕西口音的人走到我们面前站着低声交谈,其中一位腰背隆起、头发花白的老人格外引人注目。我立刻起身,把座位让给了那位老人。就这样,在候车的3个小时里,我因为给那些需要的人让座,原本补觉的计划彻底泡汤了。虽然疲惫,但内心有种莫名的满足,难怪人家说善意像一盏灯,照亮别人,温暖自己。
  到了车上,刚放好行李箱,邻座上来一位看起来年龄70来岁的女人,怀里抱着一个两三岁的小男孩。她刚坐下就开始打电话,像是在和公交车司机商量接她,但又说不清在哪接她,听口音是咱驻马店人。攀谈中得知,这是她第一次坐高铁,想趁暑假带孙子回正阳老家看看。她告诉我从来没到过驻马店西站,害怕误了回正阳的班车,所以提前给司机打电话相约接她。看她焦虑不安的样子,我对她说:“放心吧,我也是在驻马店西站下车,到时我把你送到去正阳的班车上。”列车到站后,我领着她找到去正阳的公交车。她抱着孙子,反复跟我说:“闺女,今天真是多亏了你,你真是个好人。”虽然耽误了一点我回家的时间,但我心中涌动着一股帮助别人后的快乐和满足。
  也许,这就是“好人”的真谛吧——做人,不一定要轰轰烈烈、顶天立地,但要恪守赤子之心,心怀善念,在他人需要之时,伸出援手,给予帮助。那些小小的善举,或许微不足道,却能在别人的心中留下温暖的印记,而我们,也在这一过程中,温润着自己的内心,体会到善良的价值和意义。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就让我们携手播下善良的种子,用爱与关怀滋养它,静待它绽放成繁花。愿我们都能成为善良的使者,传递温暖、传递爱,让世界因我们的善举而充满爱意,让善良的力量充盈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