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二红和他的泥塑作品 (刘二红提供) 全媒体记者 郭建光 实习生 牛思童
每个周末,位于广州市黄埔区文冲街道的幸福里都会挤满山南海北旅游休闲的人,一个捏泥人、画糖人的摊位一定围满了观看者,而摊主正是天津“泥人张”的传人刘二红。
对于刘二红来说,在广州摸爬滚打的二三十年,已经成为烙印在他身上的挥之不去的丰厚积淀。当年他从汝南县东官庄镇刘屯村出发时,就下定决心不混出个样子绝不回来。此后,他坚持、执着与沉迷,几乎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拜师学艺上。他凭借超强的自学能力,学会了捏泥人,并开始摆摊为人捏人像。
“记得2018年11月底,我春节前回家,刚出驻马店火车站就接到广州文艺界朋友的电话,让我参加一个由‘泥人张’与天津美院联合举办的高规格培训班。我当时心中有疑虑,虽然我当时已经在广州捏泥人行业里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可是深觉自己距离那些大师还很远。虽然报了名,但当我得知全国只筛选出20人参加这个培训班的时候,觉得自己希望不大。”但随后他还是抱着一丝希望把自己泥塑作品的照片传到了举办方的邮箱里。
“那天,我刚到家,就接到天津有关部门的电话,让我立即动身前往天津。”刘二红在家只待了半天时间,就匆忙背上行囊乘上开往天津的列车。“那个春节我过得非常充实,与全国各地的泥塑艺人切磋技艺,同时跟着才华横溢的教师们在雕塑的王国里自由驰骋。”通过学习,他了解到国内外的雕塑状况,在教师们的影响下有了宽广的国际视野。这个由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泥塑研修班在天津美院举办,浓厚的艺术氛围,让刘二红开了眼界。
学成后的刘二红在广州这个开放的大都市里更是如鱼得水。“文艺圈就那么大,我的泥人、面人、糖画、糖人等作品成了香饽饽,随之而来的是我的生活有了巨大的改变。”扎根广州二十余年,刘二红的技艺越来越精湛,他的造型能力与待人接物的能力也不断增强。
“每年的广交会后,在有关客商设置的答谢宴上常常会出现我的身影。我现场捏面人、泥人,为国外的客商送上现场制作的精神‘大餐’,让他们目瞪口呆的同时对中国民间技艺有了初步了解。”日前,在广州的刘二红在电话中告诉记者,他春节期间是最忙碌的,尤其是一家全国联营的金店每年都会邀请他前去助阵,捏面人、吹糖人。
生活不会亏待每一个执着的人,上千场的活动早已造就了他越是困难越向前的性格。他的作品曾获天津市民俗比赛一等奖,2016年“翰墨师魂”广州市首届教师艺术作品展一等奖,2017年“师者-大雅”广州市教师作品展艺术类一等奖,还荣获2014年首届“华夏之星·中国艺术人才海选”杰出人才奖“华夏之星”称号,是广州点线面艺术传播有限公司美术总监,点线面美术培训专职教师。
他专注于传统泥塑艺术,主攻泥塑人物肖像,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深受大众喜爱。
走得再远心系家乡。刘二红说:“作为1978年出生的人,我有家庭贫穷的童年记忆,也有艰难跋涉的学艺历程。我感觉最幸福的是生活越来越好,日子越过越红火。祝福像我一样的民间艺人,专注本业,逐步提升,一定会有大作为!”长住广州的刘二红,希望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红红火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