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03月18日
三十载大爱铺就希望之路
——李全岭与99名残疾员工的故事
    李全岭热心公益(资料图)

  全媒体记者刘金霞 房满地
  在河南驻马店,一家名为“乐山电缆”的企业里,99名残疾员工正用双手编织着属于自己的光明未来。而这份希望的播种者,正是公司董事长李全岭。从1992年创办福利电线厂至今,他用33年的坚守,为残疾人筑起了一座“避风港”,也让“助残”二字成为企业最温暖的底色。
  从二亩地到希望灯塔:33年的坚守与共生
  李全岭,1955年出生,高中毕业后在校办工厂当仓库保管员,接触了电线生产并产生浓厚兴趣。1992年,李全岭接过政府划拨的二亩地,创办了驻马店地区福利电线厂。20名员工中,6名是残疾人。他立下誓言:“只要企业在,残疾人的岗位就不减少。”30余年后,这片土地已扩展至56亩,年产值突破20亿元,但残疾员工比例始终超过三分之一。2025年,274名员工中有99名残疾人,他们与现代化生产线共同成长,见证企业跻身“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之列。
  “公司壮大,责任更要扛在肩上。”工厂改制为私营企业时,有人建议缩减“负担”,李全岭却将帮扶残疾人的承诺写入公司章程。肢体残疾的鲁杰曾被南方多家企业拒之门外,在这里成了技术骨干;聋哑夫妻陈静与丈夫一个操作电脑、一个搬运货物,用无声的默契撑起四口之家;智力障碍的杨志超每天哼着歌打扫食堂,逢年过节总是骄傲地给父亲打电话让他开车来拉自己的礼品……
   量身定制温暖:岗位是尊严,成家是团圆
  在乐山电缆,每个残疾员工都能找到“发光的位置”。李全岭像一位大家长:肢体残疾者做技术,聋哑人管仓库,智力障碍者服务后勤。他更设立残疾人服务办公室,推出“年终分红”“大爱基金”,每月额外发放补助,连员工家庭突发重病也能获得数万元救命钱。2011年,刘新华因心脏病手术费一筹莫展,李全岭带着8万元捐款赶到上海,“只要人在,希望就在!”
  他的关怀不止于职场。付笑与杨姗姗同在生产线上互生情愫,却羞于开口。李全岭辗转联系双方父母,从提亲到婚礼全程张罗。2023年,这对新人抱着孩子回公司拜年时,他笑得比谁都欣慰。10余年牵线搭桥,12对残疾员工在这里成家立业。“从前不敢想能结婚,现在连孩子都有了!”员工说。为了给企业残疾员工找对象,李全岭更是对外承诺,凡是介绍对象成功者,一律给予1万元奖励。
  为了丰富残疾人的业余生活,元宵灯会、K歌赛、运动会各种活动接连不断。王举患有自闭症,来到乐山电缆工作后,开始愿意和周围人交流,还会在举办的活动中表演古筝弹奏。
  大爱无疆:一盏灯照亮千万盏灯
  “助残不是施舍,是让每个生命都有光。”李全岭将善行延伸向社会:向敬老院、儿童福利院捐款600万元;疫情期间捐赠10万元物资;帮扶24户贫困家庭,捐建乡村党建办公室。2022年,他完成“双百”目标——安置100名残疾人就业,助100个残疾家庭奔小康。
  33年风雨,青丝染霜。当年被拒之门外的鲁杰,如今成了“河南省文明职工”;一度绝望的刘新华,仍在生产线兢兢业业;聋哑夫妻的孩子喊着“李爷爷”扑进他怀里。公司门口的金色标语“河南乐山 我的靠山 我爱乐山 为厂奉献”生动地传达了公司和员工之间的紧密关系。
  在河南乐山电缆有限公司,99名残疾员工用双手创造价值,用笑容书写尊严。而李全岭,始终是那盏最早亮起的灯,照亮了他们的路,也点燃了社会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