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南古桥上运粮的车辙印
汝南县城北城门 文/图 全媒体记者 康国富
公元1234年正月初十,距离汴京陷落已过去76天的蔡州(今河南驻马店市汝南县),寒风裹挟着血腥味掠过城墙。这里是金朝最后的军事据点,也是末代皇帝完颜守绪(金哀宗)生命的终点。当蒙宋联军攻破城门时,这位36岁的帝王选择用自缢终结了金朝119年的统治。这座看似普通的豫东小城,为何成为压垮金朝的最后一根稻草?金哀帝在绝境中的抉择,又如何折射出一个王朝的兴衰逻辑?
金朝南迁的生命线
汝南县地处淮河支流汝水之滨,北接许昌(中原粮仓),南控信阳(荆襄门户),自古便是“控扼南北,襟带江淮”的交通枢纽。金宣宗贞祐二年(1214年),金朝将都城从中都(北京)迁至汴京开封府后,汝南因其优越的水陆条件,成为连接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粮道十字架”。史载,当时每日有“千车粟米自汝南运往汴京”。
1232年,金军与蒙古大军在钧州(今禹州)爆发“三峰山之战”,完颜守绪率军与蒙古军血战90昼夜后不敌,向南宋求援,却遭到南宋的断然拒绝。“三峰山之战”,金朝精锐尽失。随后,蒙古军长驱直入,汴京外围防线全面崩溃。为保皇室血脉,金哀宗被迫放弃汴京,带领一众文武大臣南下至蔡州(今汝南)。然而汝南周边城镇早已被宋军占领,金哀宗等人逃进汝南,旋即便被重重围困,瓮中捉鳖的戏码即将上演。金朝残部在此遭遇“粮尽援绝”的困境。
《金史》记载:“汝南仓廪空虚,军民啖土为食。”守城的军士和民众饿得开始吃土了,军心由此涣散。1233年底,蒙古大将塔察儿与南宋名将孟珙达成夹击金军协议:蒙古军从北面攻破汝南城,宋军则从南面切断金朝退路。彼时的汝南城墙布满箭孔,护城河被填平三分之一,守军仅剩3000余人,且多为老弱病残。金哀宗在《哭蔡州》诗中哀叹:“銮舆不返空余恨,汴水东流无尽头。”
金哀帝的最后24小时
据《大金吊伐录》残卷记载,正月初九深夜,金哀宗在汝南行宫召开最后一次御前会议。文武百官已不足20人。户部尚书高汝砺颤抖着禀报:“国库仅存黄金13锭,银700锭。”听到高汝砺的汇报,自知已无退路的金哀宗拔剑斩断案上玉斧,厉声宣布:“朕将亲率将士死战,诸卿可随朕突围。”然而,一时的亢奋过后,金哀宗深知亡国之日将至,心里也打起了小算盘,无论如何,自己都不能当亡国之君,遂下诏禅位予宗室完颜承麟。完颜承麟初执意推却,但金哀宗苦苦哀求,说:“将江山社稷托付给你,这也是迫不得已。朕身体肥胖,不能策马出征。万一城陷,必难突围。考虑到你平日身手矫健,而且有将才谋略,如果有幸逃脱的话,可延续国祚,这是朕的心意。”听到这里,完颜承麟才勉强答允继位。次日,完颜承麟受诏即皇帝位。
公元1234年正月初十,正在行加冕大礼之时,突听军报,蔡州城南已经立起宋军旗帜,诸大臣立刻前往抗敌。当日,宋军攻破汝南南城门,蒙军攻破汝南西城门,双方展开激烈巷战,四面杀声震天。金军将士顽强抵抗,几乎全部战死或自杀殉国。金哀宗眼见无法出逃,绝望之际自缢于幽兰轩,享年36岁。完颜承麟闻知金哀宗死讯,率群臣大哭,谥曰哀宗。哭奠未毕,外城即被攻破,遂退保子城,不久,登基尚不足一天的完颜承麟也死于乱军中。
宰相完颜忽斜虎率最后的1000多金兵巷战,终于不支,边杀边退。得知金哀宗自缢的消息,完颜忽斜虎仰天叹息:“吾的君上已经驾崩,我还何以为战呢?我不能死于乱军之手,将投汝水自溺以追随我的君上。诸君可善自为计。”话一说完,完颜忽斜虎奋身一跃跳入河水中自杀。余下金军将士血满身,泪满脸,相顾言道:“完颜相公能殉国,难道我辈不能吗?”于是上至参政、总师、元师,下至兵丁,500多人皆跳入汝水殉国。自此,立国119年,传承十位皇帝的金朝,在蒙古和南宋的联合攻击下,就此在汝南宣告灭亡。
据史料记载,当蒙军攻破汝南西城门时,金哀宗身着素衣,手捧金杯(内盛毒酒),在行宫佛堂自缢身亡。据现场目击者回忆,其遗体旁散落着《金史·哀宗纪》竹简抄本,页脚墨迹未干,可见临终前仍在批注先祖事迹。蒙古统帅塔察儿发现金哀宗遗体后,下令“以金丝缠尸,葬于汝水之滨”。也有传说,汝南城一战后,南宋为报当年宋徽宗、钦宗父子的“靖康之耻”,与蒙国商定,将金哀宗的尸体一分为二,各自带回国中表功。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金哀宗死后受此侮辱,跟当年的宋徽宗、钦宗父子的遭遇相比,也算是一还一报了。
金朝覆灭于汝南的深层原因
金朝晚期,由于连年征战导致汝南县农田荒芜,水利系统崩溃。《汝南县志》载,1230年前后当地蝗灾面积达“十室九空”。当蒙古军逼近时,饥民甚至拆毁城墙砖石充饥,形成“墙无完壁,城无守卒”的荒诞景象。汝南县作为金朝汉化改革的试验田,曾涌现出著名理学家杨时、游酢等儒学大家。但在亡国危机中,当地士绅阶层出现严重分裂:一部分人主张投靠南宋,另一部分则主张“全节死义”。这种文化撕裂成为压垮金朝精神的最后一根稻草。
另外,交战双方在武器上的代差,也预示着金朝必将战败。当时,蒙宋联军在汝南之战中首次大规模使用火炮技术。相比之下,金朝军队仍依赖刀枪箭等冷兵器作战。《金史》哀叹:“彼军飞石如雨,我军徒手接战,死者枕藉。”金哀帝在汝南的自缢与完颜承麟的战死,不仅标志着金朝的灭亡,更揭示了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碰撞的深层规律。
汝南,这座承载着金朝最后荣光的小城,如今依然保留着多处历史遗迹:汝南古城墙遗址中的箭镞、金代官窑瓷片,以及民间流传的《金哀宗问天》民谣,都在诉说着一个帝国的黄昏。
站在汝水之滨回望,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战争的血腥,更是一个时代的终结与另一个时代的序章。金朝的教训深刻警示后世:任何忽视民生、固守陈规的政权,终将在历史的洪流中湮没。
(本文参考资料:《金史》《宋史》《元史》、汝南县地方志及考古发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