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5年04月01日
合作社带动群众走上致富路
    打理瓜秧

  文/图 全媒体记者 李玉荣 见习记者 余川
  近日,正阳县兰青乡潘庄村的田间热闹了起来,50多座白色大棚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光芒。3月25日,天刚蒙蒙亮,罗氏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罗文武就已经忙碌开了。他猫着腰在瓜藤间小心穿梭,手指熟练而敏捷地为吊瓜打叉。
  今年50多岁的罗文武,在乡亲们眼中是个不折不扣的能人。高中毕业后,他一心扑在创业上,养猪、养羊、开办养鸡场,可畜禽养殖带来的环保压力太大,让他的事业处处受限。深思熟虑后,罗文武毅然关停养殖场,踏上前往山东寿光的学习之路,去探寻大棚种植的奥秘。“我就想踏踏实实地把这片土地种好,种出点名堂来。”这位被太阳晒得皮肤黝黑的庄稼汉说。
  2014年,在政府的扶持下,罗文武成立了专业合作社。为了能全身心投入蔬菜瓜果的种植管理中,罗文武夫妇干脆把家搬到了种植基地,一年四季吃住在那儿。其间,他三次前往郑州农科院向专家虚心请教,五次奔赴山东实地观摩设施农业,甚至春节都守在大棚里,仔细观察作物的生长情况。如今,从麒麟瓜定植时对温湿度的精准把控,到吊瓜打叉的最佳比例,他凭借丰富的经验和不断摸索,总结出了独有的“罗氏管理法”。运用这套方法,每亩地的效益提升了20%以上,罗文武也成了附近乡村争抢着聘请的“技术大拿”。
  今年正月十四,罗文武就带着20多名村民种下了首批麒麟瓜苗。没想到元宵节刚过,一场暴雪突然袭击了豫南地区。“积雪超过10厘米,50多座大棚随时都有坍塌的危险。”回想起那个惊险的时刻,罗文武仍心有余悸。为了保住大棚,他带着村民日夜轮流值守,一刻不停地抖落棚顶上的积雪。“这些大棚可不光是我的生计,也是乡亲们打工赚钱的地方。”罗文武说。好在有惊无险,他笑着告诉大家,今年种的50多棚麒麟西瓜,“五一”就能上市,让大家尝鲜。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今,合作社已经发展成一个现代化种植基地,黄金脆吊瓜、麒麟西瓜、大棚辣椒等10多个特色品种在这里茁壮成长,不仅让罗文武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带动了周边众多村民增收致富。
  记者发现,罗文武的手机不时响起,都是向他咨询种植问题的。这位将半辈子都奉献给土地的“老把式”,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在他身后,大片的瓜田生机勃勃,孕育着新的希望,也孕育着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