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详情:
2023年7月,袁女士骑电动车与一辆机动车发生碰撞,经认定,机动车方负全责。保险公司初步核定损失为8万元,并告知袁女士在手续齐全后可进行理赔。然而,此时一名“热心人”主动联系袁女士,声称可以代办保险理赔,并承诺通过其操作,袁女士可获得16万元的赔偿。袁女士信以为真,将银行卡、身份证等重要材料交给了“热心人”,并对保险公司的电话不予理睬。
随后,“热心人”通过诉讼方式处理此案,袁女士在其指挥下多次前往外地进行伤残鉴定,其间花费了住宿费、差旅费、鉴定费、诉讼费等共计5000多元。案件拖延一年多,直到2024年11月才最终判决,袁女士仅获得8.3万元的赔偿。扣除“热心人”的代理费和提成后,袁女士实际到手的金额仅为6万多元。对此,袁女士懊悔不已,表示自己当初应该听从保险公司的建议。
案件分析:
本案例中的“热心人”实际上是“人伤黄牛”。他们通过夸大赔偿金额获取当事人的信任,进而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这种行为不仅严重侵害了保险事故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还扰乱了正常的保险市场秩序。袁女士因轻信“人伤黄牛”的高额赔偿承诺,最终导致个人财产损失。
案件提示:
勿轻信高额赔偿承诺。保险事故发生后,消费者应通过正当合法的程序进行索赔,切勿轻信代理人或第三方的高额赔偿承诺。
通过正规渠道解决争议。若对理赔金额有异议,可通过保险公司官网、理赔热线或与保险公司工作人员面对面沟通,寻求合法解决方案,避免自身利益受损。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切勿将银行卡、身份证等重要证件交给他人,以免给自身信息安全带来隐患。
警惕“人伤黄牛”。这些不法分子往往利用受害者急切得到赔偿的心理,通过虚假承诺牟取利益,消费者应保持警惕,避免成为其获利工具。
(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