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04月15日
园林部门回应交通路楸树修剪太重问题
消除安全隐患 加强树木养护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王永良)4月11日,本报刊发《交通路行道树去冠 市民质疑修剪太重》一文,报道了市民质疑市区交通路楸树修剪太重的问题。报道刊发后,引起了园林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就相关情况作出说明。
  修剪的主要原因是存在安全隐患。楸树具有明显的顶端优势,生长迅速,主干高大,但根系较浅。作为行道树,其高度和抗风能力不足,遇大风恶劣天气时易倒伏或断枝,已多次发生砸损路边车辆事故,对行人、车辆安全构成威胁。同时,该路段楸树上方架设有高压线,树木生长接近或触碰电线,存在极大的电力安全隐患,可能引发短路、火灾等险情。
  采取“截头式修剪”的主要原因是控制高度,降低风险。为避免树木倒伏和电力安全隐患,需对过高树木重新定干,抑制顶端生长,促使侧枝发育,形成更稳固的树冠结构。修剪时对较大切口进行杀菌防腐处理,减少树木感染风险。
  园林部门表示,楸树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截头修剪虽短期内影响美观,但能有效降低倒伏风险,延长树木作为行道树的安全使用寿命。后续园林部门将加强养护,确保树木健康茁壮。
  园林部门解释,此次修剪涉及高空作业,需要电业部门专业车辆的配合。因电业部门生产计划安排,修剪工作自2月下旬开始,由市区盘龙山路、风光路向交通路中段推进,周期较长,导致部分修剪时段与楸树盛花期重叠。
  园林部门表示,感谢大家对绿化工作的关心。此次修剪以排除安全隐患为首要目标,可能在外观上未能完全符合市民期待,但并非“损树”或“砍伐”。作业周期长,未能集中安排在合适的时间段内修剪,影响了市民在盛花期的观花需求,对此表示歉意。后续将加强科学修剪宣传,公开绿化管理计划,广泛听取市民建议,在安全与景观需求间寻求更好平衡。城市树木管理需兼顾安全、生态与公众感受。园林部门将吸取此次经验,改进工作方式,与市民共同守护绿色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