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5年04月22日
王楼村:大棚里奏响“春日交响曲”

  文/图 全媒体记者 李玉荣 见习记者 余川
  四月的豫南大地春意盎然,走进正阳县熊寨镇王楼村的蔬菜大棚种植基地,一股热浪裹挟着泥土与蔬果的清香扑面而来。20多名工人弯腰穿梭在茄子秧间,手指翻飞打杈、绑绳(如图)、授粉。绿油油的枝叶间,茄子已有拳头大小,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忙图”在棚内徐徐展开。
  “马上就能摘头茬茄子了,你瞧这长势,一天一个样。”驻马店市绿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基地负责人张雷钢轻轻托起一颗饱满的茄子,笑意从眼角漾开。他身后,13座茄子棚与13座辣椒棚整齐排布,番茄、黄瓜、芹菜等作物穿插其间,绿意铺满视野。作为当地农业龙头企业,绿源公司以羊肚菌种植闻名,近年来通过“菌菜轮作”模式,在黄冈、原阳、新蔡、正阳四大园区开辟出1200余亩“试验田”,让土地全年无休奏响“丰收曲”。
  “羊肚菌娇贵,11月种、来年3月收,之后土地就‘接棒’给蔬菜。”张雷钢蹲下身,拨开覆盖地膜的土壤解释,“这层菌丝废料是最好的有机肥,茄子、辣椒种下去几乎不用追肥。”据悉,公司通过精准测算作物生长周期,实现羊肚菌与蔬菜“无缝衔接”,土地利用率高效益好。
  大棚东侧,村民蔡萍利落地为茄子打杈。“一天挣八九十元钱,在家门口干活比在外打工踏实多了。”她边说边用袖子抹了把汗。另外一座大棚内,五六名妇女正在给茄子秧绑绳固定枝条,笑声混着乡音在棚内回荡。
  张雷钢说,基地常年用工二三十人,人均年增收2万余元。更让村民暖心的是“弹性务工”模式——农忙时优先保障自家田地,闲时随时进棚上班。“早上送完孙子上学,骑车10分钟就到了,挣的钱够家里日常开销。”一位附近的村民乐呵呵地说。
  从最初的一朵羊肚菌到如今一棚棚鲜嫩的春蔬,绿源公司凭借着“轮作智慧”,成功破解了土地的“休眠期”难题,更转动了乡村振兴的“金钥匙”,引领着当地百姓走上了一条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