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2版
发布日期:2025年04月23日
诗词相伴 光晕流转
  西平县第三小学五(3)班 刘沫霖
  夏夜的风摇着老槐树的叶子,沉迷于诗词当中的姥姥,一手翻着《人间词话》,另一只手中的蒲扇在月光下轻轻晃动。五岁那年的蝉鸣声里,我趴在姥姥膝头,听她念“小荷才露尖尖角”。荷叶上的露珠仿佛落进了我的眼睛,从此,唐诗宋词像会发光的萤火虫,点亮了我童年的每个角落。
  记得去年春天,我和好朋友小林闹别扭。放学路上踢着石子,忽然想起苏轼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第二天我把这句话写在纸条上塞给她,没想到她回赠了李清照的“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我们在操场边的香樟树下交换诗集,白色花絮落在书页间,成了会呼吸的书签。
  姥姥参与的诗社举办诗词大会,我也嚷嚷着去凑热闹,穿着青襦裙,站在礼堂的追光灯下。当抽到“描写友情的诗句”时,脱口而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看见周围人们眼里的笑意,忽然想起五年前那个不敢举手的小女孩。此刻胸前的红领巾在飘动,像是杜牧诗中“千里莺啼绿映红”的绸带。
  最难忘午休时,高老师陪我们看《长安三万里》,我们看到了唐朝的由兴到衰,我们熟悉了勤奋坚韧的高适、忧国忧民的杜甫、才华横溢的王维、豪爽大气的王昌龄……李白无疑是其中最为耀眼的存在,他的豪情壮志、他的潇洒不羁、他的浪漫情怀,都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影片结束,高老师诵读起《将进酒》,诵到“天生我材必有用”时,院墙外忽然传来施工的轰鸣。我们还在愣神,却见她举起板擦击节而歌,粉笔灰在光束中起舞,竟与李白跨越时空的跫音完美应和。我们随她一起踏着满地夕照齐诵“与尔同销万古愁”。那天的夕阳特别长,长得足够把少年人的朦朦胧胧、将出未出的轻狂酿成陈年的月光。
  现在的我依然会在雨天背诵“渭城朝雨浥轻尘”,在银杏叶飘落时默写“满城尽带黄金甲”。诗词不再是课本上的铅字,而是姥姥茶杯里升起的白雾,是妈妈织毛衣时哼的小调,是教室窗台上悄悄开放的茉莉,是晨诵午读时的回响。它们像星星落进我的眼睛,让我看见千百年前的月光,依然温柔地照着今天的我们。
  (指导老师:高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