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5年05月12日
从嫘祖缫丝到太任教子
——天中历史上的母亲形象
  全媒体记者 郭建光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孟郊在《游子吟》中对母亲发自内心的歌颂。
  在驻马店历史上,有这样一些母亲的形象,她们身上承载着善良、勤劳、智慧、坚韧与奉献,是完美与进取的化身。驻马店历史上典型的母亲形象有两个:一个是太任教子中的太任,一个是人文始祖嫘祖。这两个母亲形象对于天中历史文化有着典型的代表意义。
   嫘祖缫丝:开创中华文明的首位女性
  位于西平县城西25公里处,一个叫师灵岗的所在,早已经湮没在历史的烟云中。如今的师灵岗,西草河自西北蜿蜒而来,丘陵起伏处麦穗正黄。这里便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董桥新石器文化遗址、“蚕神”嫘祖故里、嫘祖文化的发祥地——古西陵国所在地。
  嫘祖是有史籍记载的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关于嫘祖,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路史·后记》说:“黄帝之妃西陵氏女曰嫘祖,以其始蚕,故又祀为先蚕。”《隋书礼仪志》亦载:隋时称奉嫘祖为西陵氏神。
  作为开创中华文明的第一位女性,嫘祖不仅辅佐黄帝,凝聚百族,最终统一中原,更是公认的养蚕制衣的发明者、华夏文明的奠基人。
  嫘祖是西陵氏之女,是古代北方部落首领黄帝轩辕氏的元妃。她生了玄嚣、昌意二子。玄嚣之子蟜极,之孙为五帝之一的帝喾;昌意娶蜀山氏女为妻,生高阳,继承天下,这就是五帝之一的颛顼帝。
  相传,在嫘祖的倡导下,开始了栽桑养蚕的历史。后人为了纪念嫘祖这一功绩,就将她尊称为先蚕娘娘。2007年11月,中国嫘祖文化之乡、中国嫘祖文化研究中心和中国冶铁铸剑文化之乡、中国冶铁铸剑研究基地授牌仪式在嫘祖故里西平隆重举行,这是对这方土地厚重文化的充分肯定,同时也成为当地发掘人文历史的富矿。
  西平地处伏牛山余脉,为战国、汉晋时期著名冶铸重地,西平酒店战国冶铁遗址,是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历史学家考证,嫘祖是中华人文始祖黄帝正妃,是她发明植桑养蚕、缫丝制衣,和黄帝一道开创中华男耕女织的农耕文明,被誉为人文女祖。西平是中华民族植桑养蚕、缫丝制衣文明的发祥地,嫘祖文化的原生地。
  多年研究天中历史文化的学者余全友表示,嫘祖身上承载着华夏母亲的共同品格,寄托着人类最自然、最永恒、最朴素、最动人的情感。西平作为嫘祖故里,通过嫘祖文化的弘扬传承,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移风易俗就有了明确导向,铲除陈规陋习、树立正义正气就有了示范。通过嫘祖拜祭、嫘祖文化节目展演等活动,有效地对村民进行品德教育和奉献教育,让年轻人摒弃虚荣、自信自尊,从而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嫘祖文化中的孝老爱亲、珍视家庭、勤俭奉献精神如今有了最生动的诠释,倡导传统美德与家庭责任,提升人们的文明素养和道德水平。
   太任教子:撼天动地的育子探索
  被誉为“中国车舆文化之乡”的平舆县,从奚仲造车的历史烟云中走来,诉说着脚下这片土地曾经孕育的辉煌与灿烂的文化。
  殷商时期,这里曾经存在过一个小国,名为挚国。然而,消失在历史深处的挚国古城,如今何在?
  平舆县的西塔寺是一个神奇的存在。口口相传的西塔寺传说,更是让这里披上了神秘的面纱。直到考古学家1979年在这里发现了挚国古城遗址,这些隐入历史深处的谜团才得以破解。
  这里就是商朝的挚国古城所在地,而时光转向公元前的某个时间段,这个疆域并不辽阔的小国,诞生了文王之母太任——一位学识渊博、敢开风化之先河的奇女子。
  《诗·大雅·大明》云:“挚仲氏任,自彼殷商。来嫁于周,曰嫔于京。乃及王季,维德之行。大任有身,生此文王。”史称:大任品德高尚,聪慧善良。有身孕后,目不视恶色,耳不闻恶声,口不出傲言,不做非礼之事。她是中国历史记载中第一位实施胎教的母亲。
  太任传说故事分布于以平舆县为中心的豫东南地区,从商周至现代,已有三千年历史,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非遗项目。
  《史记》记载:太任是殷商挚国(今平舆县)国君任成的次女。她天资聪慧,贤淑端庄,品貌俱优,平素只做有德的事,后来嫁给周王季历为妻,生下周文王。汉代《列女传》中如此描写太任生文王的故事:说她自有身孕起,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足不履非礼之地,能以胎教子,而生文王。这是我们的祖先认为胎儿在母体中给胎儿以良好的影响、实行胎教最早的记载。文王因为母亲的胎教,生来就聪明,太任教其一他能识其百,终于成为周王朝的缔造者。
  太任一生相夫教子,辅助王室,备受世人敬重,与其婆母太姜、儿媳太姒因俱有高德和作为,并称为“周室三母”。据平舆县文化馆馆长王勇介绍,在今平舆县城小清河北岸月旦评岛、西塔寺街西段分别保留着太任浣纱和文王母亭的遗址。首开胎教先河而母仪天下的太任是伟大母爱的化身,她的高尚德操感染着一代代东方女性。
  太任胎教姬昌,加上持之以恒的家庭教育,成就了周文王、周武王和周公,成为“一门三圣”,也奠基了大周八百年家国天下。太任晚年思念家乡,于三月初三回到了娘家,受到家乡人的热情接待,连住数日,至今已传承为“女儿三月三回娘家居住”的风俗。太任的事迹在国人中广泛流传,后人尊她为中华太任圣母。
  “太任传说”由人们口口相传,千年至今。“太任传说”以太任的“维德之行”还原历史,教化后人,是平舆县土生土长的民间故事。因而具有独特的地域性和不可复制性。传达正面、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平舆县每年都举办祭祀太任活动,表彰“天中最美母亲”,宣传太任文化,已经成为平舆乃至中原地区的一个重要文化品牌。太任对于中国传统母亲的形象是一个极大的提升。
  传承与提升:弘扬历史感召后人
  作为非遗项目“太任传说”的传承人张留坡告诉记者,“太任传说”的核心要素是“维德之行”。通过讲述太任由少女时代芳名远播的国君任成次女,被周国三公子季历千里求婚成就美好姻缘,之后远嫁西周,孝事周姜,培养一门三圣人等故事,最后成长为国人敬仰的中华太任圣母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太任之所以能够成为圣母,“维德之行”必不可少。
  “太任传说”来源于真实的历史人物,《史记》《列女传》等史书都有记载,故有其重要的史学价值;太任早已被诗人写进《诗经》大明篇和思齐篇,故有其极高的文学价值;故事中的太任形象与历史上的太任本人高度契合使太任的少女形象更加丰满生动,清新可人。嫁给季历以后,她又是一位贤能的母亲,是一位最早注重胎教并且在启蒙教育、家庭教育方面非常成功的母亲。她传承殷商文化和挚国车舆技术,首创胎教,尝试家庭教育并取得重要成果,教育其子和其孙成为“一门三圣人”,成为我国最早的文明家庭,故有其极高的社会价值。
  平舆有太任河,紧邻占地150余亩的太任公园,园内有太任抱子雕像、太任浣纱池、太任晾衣台、太任历史故事情境地雕、文王八卦台、周室三母图等景点,可供游人参观学习及休闲游玩散心活动。平舆上河城是以太任文化为主题的景区,太任文化活动景区占地200余亩,建有高大巍峨的太任汉白玉雕像和水面清幽的太任恩泽湖,还有太任广场,每年一度的“中华太任圣母诞辰庆典”都在这里举行。
  作为“中国嫘祖文化之乡”“中国冶铁铸剑文化之乡”“中国大铜器文化之乡”“河南书法之乡”“中华母亲节”的发祥地,丝绸之路文化原点,西平已成为全球华人文化寻根和情感寄托的精神家园。作为中华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女性,嫘祖于远古时代在这里发明了植桑养蚕、缫丝制衣,开创了中华文明的新纪元。
  作为华夏人文始祖黄帝的正妃,嫘祖教民养蚕、丝织、制衣,推行天下,使植桑养蚕这一技术在中原地区推广传播,并随黄帝族势力范围的扩大逐渐传播推广到黄河两岸,演进成源远流长的丝绸文化,在全世界产生了广泛而巨大的影响。嫘祖和黄帝共同开创了中华男耕女织的农耕文明。因为嫘祖,西平成为中国蚕桑丝绸文化的源头,在世界文化中也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世界文明的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嫘祖又是一名女政治家,协助黄帝南征北战,平定蚩尤,定鼎中原,统一华夏。近年来,西平县深挖嫘祖文化资源,提升西平文化软实力,弘扬嫘祖创新精神,积极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平黄金段,并打造了嫘祖文化苑。西平还将每年的农历三月定为嫘祖文化月,农历三月初六所在周定为嫘祖文化、孝文化宣传周。
  驻马店历史悠久,自古为中州腹地。据《尚书·禹贡》记载,禹分天下为九州,这里为豫州。西周初年,周公在营造东都洛邑时,派人到各地用土圭测影,“豫州为九州之中,汝南尤在豫州之中”。人们在这里“聚土垒石以标天中,名天中”。从此,“天中”成为这里的代称而为世人所知。
  作为中华母亲的典型,无论嫘祖还是太任,都有着中华民族共通的特质,她们的光辉形象必将感召后人,用母亲般的胸襟与气度,共建我们的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