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新华
不知不觉间,就轻轻地走进了五月,走进了春末夏初的美好时光。如水的日子匆匆,不经意间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五月在劳动者的歌声中拉开帷幕,当我们迈进五月的大门,便迎来了全世界劳动者的光辉节日——“五一”国际劳动节。五月,更有青春的畅想,接着,“五四”青年节如同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照亮了无数热血青年的心空。随后,一个充满亲情且令人感恩的节日——母亲节,翩然而至。
“妈妈,我想对您说,话到嘴边又咽下;妈妈,我想对您笑,眼里却点点泪花……”再次听着这首沁人心扉的老歌《烛光里的妈妈》,想起一生中受苦受难的老母亲,我的眼角有泪水落下……年少不懂父母恩,懂时已是中年人。正如《孝心无价》中所说:“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每年的母亲节,只有一天,但母亲对我们的爱,却是岁岁年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承蒙岁月不弃,让我们在五月以爱为名,感恩母亲。感恩母亲给予我生命,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您永远是最美的风景。感恩母亲教会我成长,在我迷失方向时,您是我灵魂深处最温暖的光。
但丁说过:“世上有一部永远都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我的母亲没上过一天学,不识一个字。可在我心里,她是一本最厚重的书,里面写满勤劳、善良、诚信、包容和无尽的爱……足够我用一生去品读。母亲的生活经历,教会我做人的道理,让我在成长过程中少走许多弯路。母亲,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
母亲出生在一个平凡的农村家庭,她为人本分、待人热情、可亲可爱……母亲一生务农,操持家务,生儿育女,为我们操碎了心。她一生饱经风霜,却性格刚毅;虽生活清苦,却总是乐于助人。从我记事起,母亲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每天起早贪黑,从柴米油盐、一日三餐,到衣食住行、子女教育,日复一日地在土地和家庭之间忙碌着,恰似“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中华母教文化源远流长,“孟母三迁”的故事家喻户晓。在孩子教育上,母亲虽做不到像孟母那样煞费苦心、两迁三地,但始终坚持让我们兄弟三人多读书、多学习。即便家里生活再困难,她也和父亲省吃俭用供我们上学。在那个普遍不重视读书的年代里,许多家庭因孩子多、经济压力大,只让学习好的孩子读书,成绩不好的早早就辍学在家干活了。弟弟对读书兴趣不高,母亲多次劝他最终无济于事后来到部队当兵了。似水流年,在母亲坚持不懈的支持下,我们兄弟都参加工作并结婚成家。如今看来,母亲在子女教育上十分开明,难能可贵。
小时候总盼着长大,如今长大了,母亲却老了!看着母亲龟裂操劳的双手、松弛褶皱的皮肤、塌陷的眼窝、早生的华发、越来越差的身体、逐渐减退的记忆力,我总想用一种她能接受的方式给予回报。今年“五一”假期,我放弃与同学相聚的机会,带父母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在尧山风景区坐缆车时,平时一向节俭的母亲坚持不上山。在我的再三劝说下才同意上山,看着坐在缆车里的母亲吓得不敢睁眼,还一直埋怨我“掏钱买罪受。”听着母亲的唠叨,我心里很开心。我深知孝敬父母一定要趁早,莫等“子欲养而亲不待”,让自己抱憾终生。
“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那三鲜馅,有人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啊,这个人就是娘,这个人就是妈,不管你多富有,不论你官多大,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咱的妈!”一首深情的《母亲》,唱出了每一个做儿女的心声。有一种爱,伟大而平凡,如润物细雨,似和煦春风。那就是母爱,永远都不求回报,只为子女幸福安康。著名作家贾平凹在《我不是个好儿子》中说,人生的旅途上,母亲是加油站,即使受了挫折,想到母亲就会变得坚强。是啊,生命来来往往,朋友也聚聚散散,唯有母亲一生依然。就在你“永远都有忙不完的事,每件事都比回家重要”的忙碌里,父母正在悄然老去,也在静静等你。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所以说,无论你是富裕还是贫穷,无论你是做官还是为民,无论你是遥远还是邻近,都要记得常回家看看。正如陈红在歌中所唱“常回家看看,常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那里不只有三鲜馅水饺在等着你,那里还有拳拳母爱在拥抱你!
在纤细青翠的花茎上,开出鲜艳美丽的花朵,散发了浓郁香气。在花枝的顶端,长出如六瓣叶子的花托,像手掌一样紧紧地捧着花儿,像是母亲托举着孩子,让人目迷心醉,感慨万千,这就是康乃馨。它集四君子的优点于一身,兼具梅花的高洁、兰花的幽静、竹子的坚韧和菊花的淡雅,是母亲的花语,母爱的象征。
五月的康乃馨绚丽夺目,高雅别致。康乃馨没有雍容华贵的外表,像极了日夜操劳不知疲惫的母亲。
浓情五月,康乃馨飘香,母亲也香甜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