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5年06月06日
金色麦浪奏响丰收乐章
    西平县1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人和乡项目区

    农业机械穿梭田间,构成一幅现代化农业的丰收景象。

    抓草机将打成捆的麦秸送上运输车

    收割机编队在收割小麦

    乡镇防火志愿者在收割现场巡视

    金灿灿的麦粒流进运输车

  文/图 全媒体记者 许静 见习记者 赵永涛
  骄阳似火,在西平县10万亩高标准农田人和乡项目区,金色的麦浪在微风中泛起涟漪。6月4日中午,种植大户丁军华弯腰捧起一簇沉甸甸的麦穗,饱满的麦粒在阳光下闪耀着琥珀般的光泽。“虽说咱们的麦收晚,可亩产1618斤这个数字足够让人自豪了。”丁军华说。
  田间地头,6台德国进口的联合收割机如钢铁巨人般严阵以待。农机手王师傅一边擦拭着驾驶室的仪表盘一边说:“这些‘大家伙’一天能收割六七百亩,进口脱粒系统能让籽粒损失率降到0.5%以下,配合秸秆粉碎还田装置,真正实现‘颗粒归仓、沃土肥田’。”此刻,丁军华的儿子丁科源正紧盯智能测水仪。他说:“现在麦粒含水量14%,再等两小时降到13%,就能直接入库,免去晾晒环节。”
  人和乡党委书记李海珍指着纵横阡陌的农田介绍,这里首创了“五良融合”智慧农业新模式。收割机刚卸下麦粒,打捆机便紧随其后将秸秆压制成方砖;自走式喷灌设备随即展开臂膀,将甘霖均匀洒向大地。
  作为豫南平原的“粮仓明珠”,河南省西平县凭借得天独厚的平坦地势和肥沃土壤,正演绎着“藏粮于技”的生动实践。3D空间种植算法优化着每一寸土地的株行距,分子育种技术孕育着抗逆高产的优质种子。在这片孕育希望的沃土上,现代农业的协奏曲正在奏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