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3版
发布日期:2025年06月10日
市第二人民医院
多学科联合治愈 一名双相情感障碍患者
  本报讯(通讯员 周甜)近日,在市第二人民医院(郑州大学附属脑病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三科病房里,来自驿城区关王庙乡的14岁少女小玉(化名)和父母将一面印有“医者仁心医德高尚”字样的锦旗连同一封感谢信,交到主管医生张贝贝手中。这一刻,小玉终于走出了困扰她两年多的“情绪旋涡”。
  两年前,因遭受同学嘲笑,小玉逐渐陷入情绪低谷,情绪持续低落、不愿交流、害怕人多的场合、拒绝集体活动。她变得缺乏动力,常感委屈自卑,暗自垂泪,严重时甚至出现用笔划伤手臂等消极行为,一年半前情况急剧恶化。小玉深陷悲观情绪,自觉思维迟钝,注意力、记忆力严重下降,即使刻苦学习,成绩仍一落千丈,绝望的念头挥之不去。更令人揪心的是,一年前,小玉毫无征兆地出现情绪高涨、话多、思维敏捷、购物欲强、精力过剩但易怒的状态,这种“高峰”持续月余后,又再次跌入抑郁深渊。如此抑郁与躁狂反复交替,她如同乘坐了失控的“情绪过山车”。半年前,胸闷、头晕等躯体不适和失眠接踵而至,在当地诊所治疗收效甚微。
  漫长的求医路布满荆棘,直到遇见该院儿童青少年心理三科医生张贝贝,小玉和家人才在黑暗中看到希望的曙光。
  入院后,张贝贝团队、心理治疗师和护理人员,为小玉量身定制了“药物+物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支持治疗”的综合方案。在精准用药稳定情绪的基础上,辅以中医针灸、经颅磁刺激等物理治疗,改善脑功能;同时,定期为小玉及其家人开展个体心理治疗、沙盘治疗和家庭治疗。这套组合拳不仅帮助小玉建立了应对不良情绪的正确认知模式,也引导其父母调整了教养方式,显著改善了亲子关系。
  治疗之路并非坦途。初期,小玉仍会莫名地情绪崩溃,失声痛哭。每当这时,张贝贝总是温柔安抚,引导小玉学会接纳、调整情绪,而非被其完全吞噬。通过不断优化药物剂量和强化心理干预,小玉的情绪风暴逐渐平息,如同经历狂风骤雨后,天空终于透出宁静的湛蓝。
  “现在的小玉会主动跟我们讲她的感受,也会寻求帮助,不再像以前那样突然发脾气,把我们弄得手足无措了。”小玉的妈妈说。
  张贝贝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情绪就像坐过山车,起伏剧烈。它需要科学系统地治疗,也离不开家人的理解、支持与陪伴。只要我们不放弃希望,每个孩子都能穿越阴霾,找回属于自己的那片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