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古洞乡人大主席团探索建立代表建议“收集—交办—督办—反馈—评价”闭环工作机制,推进民生实事件件落实。 (资料图) 全媒体记者 张新理
平坦宽阔的景观大道延伸至村庄深处、纵横交错的排水沟渠让农田告别内涝、昔日矛盾频发的邻里如今和睦共处、特色种植基地里欢声笑语不断……在驿城区朱古洞乡,一幅幅民生改善、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近年来,朱古洞乡人大主席团将人大代表的一条条“小建议”转化为惠及民生的“大实事”,用“问题解决率”和“群众满意率”丈量基层治理效能,以实实在在的成效诠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深刻内涵。
“没想到我的建议这么快就落实了。”近日,朱古洞乡秦庄村党支部书记唐留生激动地说。今年初,他提出的关于解决汛期农田排涝问题的建议被纳入乡政府年度民生实事工程,从提出建议到落实只用了4个月时间。“看到群众的笑脸,我体会到了人大代表的分量。”唐留生说。
该案例的背后是朱古洞乡人大主席团大力构建“全链条”建议办理机制,建立“收集—交办—督办—反馈—评价”闭环工作机制,确保代表建议提得准、交得明、办得实、督得严。
如今在朱古洞乡,人大代表建议不仅能解决具体问题,更成为推动乡村治理的“金钥匙”。2024年3月,朱古洞乡柴坡村党支部书记吴俊在走访时发现,河湾村民组和吕湾村民组之间有一座生产桥的围栏严重破损,便立即提交了代表建议,之后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技术人员现场勘查。令人惊喜的是,从发现问题到桥体修复完成仅用了10天时间。
“代表建议不能止于‘办结’,更要‘办好’。”朱古洞乡人大主席宋柯介绍,朱古洞乡人大以“问题解决率”和“群众满意率”为标尺,充分发挥代表作用,鼓励辖区各级人大代表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声音,让每条代表建议都转化为惠民实事。
代表的一个个小建议,推动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有声,“小建议”里有“大民生”,“微实事”中见“真民主”。朱古洞乡人大主席团用一件件带着温度的民生答卷证明:当人大代表的“金点子”化作群众的好日子,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便会在基层的土地上生根发芽、枝繁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