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4版
发布日期:2025年06月26日
降雨期间芝麻田间管理技术
  石明权
  近期,我市将经历一次明显的降水过程,部分地区可能出现大到暴雨。针对此次降水过程,建议从排水、施肥、除草、防病等多方面做好芝麻田间管理。
  及时排水防涝,避免根系受损
  强降雨易造成田间积水,而芝麻苗期根系较浅,积水超过24小时就可能导致根系缺氧腐烂。需第一时间清理田间排水沟渠,确保畦面不积水。可在芝麻田四周开挖深度30~40厘米的主排水沟,畦间开挖20~25厘米的支沟,形成排水网络,让积水迅速排出。若田间已积水,需用抽水设备尽快抽排,避免幼苗长时间浸泡。排水后及时浅耕松土,破除土壤板结,增加透气性,促进根系恢复生长。
  合理补肥提苗,增强抗逆能力
  雨水冲刷会导致土壤养分流失,芝麻苗期缺肥易出现生长瘦弱、叶片发黄等问题。排水后需根据苗情补肥:若幼苗叶片薄、颜色浅,可每亩追施5~8公斤尿素,或用0.3%磷酸二氢钾+0.2%尿素溶液进行叶面喷施,每隔5~7天喷一次,连喷2次,快速补充养分。
  中耕除草,减少杂草竞争
  降雨后土壤湿润,杂草生长迅速,会与芝麻幼苗争夺养分和光照。待田间湿度降低后,及时进行中耕除草,中耕深度以3~5厘米为宜,避免伤根。对于株间杂草,可人工拔除,防止杂草丛生。中耕不仅能除草,还能疏松土壤,改善根系呼吸条件,同时切断土壤毛细管,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土壤墒情稳定。
  防治病虫害,降低浸染风险
  旱生虫涝生病,潮湿环境易诱发芝麻苗期病害,如立枯病、根腐病、青枯病等,虫害则以蚜虫、地老虎为主。
  1.病害防治:雨后可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重点喷施幼苗基部和叶片,预防病害发生。若已出现病株,需及时拔除并带出田外销毁,周围植株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防止病菌扩散。
  2.虫害防治:蚜虫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雾防治;地老虎可在傍晚用90%敌百虫晶体800倍液拌炒香的麦麸或豆饼制成毒饵,撒在幼苗根部周围诱杀。
  关注苗情,适时补苗或间苗
  强降雨可能导致芝麻幼苗倒伏或死亡,需及时查苗。若缺苗率超过10%,可选择阴天或傍晚进行补苗,补苗时带土移栽,避免伤根,移栽后及时浇水缓苗。对于密度过大的地块,需在幼苗3~4片真叶时进行间苗,按株距15~20厘米留苗,拔除弱苗、病苗,保留健壮苗,确保田间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发生。
  加强田间监测,做好应急准备
  持续关注当地天气预报,提前准备好防汛物资,如抽水机、沙袋等。日常巡查田间,观察幼苗生长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高温高湿环境诱发病害。
  芝麻苗期抗逆性较弱,强降雨后需迅速采取综合管理措施,从排水、施肥、除草、防病等方面入手,为幼苗健康生长创造良好条件,确保后期产量不受影响。
  (作者为河南省大豆油料产业技术体系驻马店芝麻试验站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