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07日
异国埋忠骨 英灵永不朽
——记新蔡籍航空抗战烈士梁建中
    梁建中埋葬在本宁堡军人公墓(资料图片)

    梁建中(资料照片)

  全媒体记者 黄译萱
  南京紫金山北麓,有一处承载着厚重历史与英烈精神的地方——南京航空烈士纪念馆。这里有高达15米的V形纪念碑,黑色的花岗岩上镌刻着4296位烈士的姓名(中国870人、美国2197人、苏联236人),在众多烈士中有一位新蔡籍的航空英烈赫然在列——梁建中(曾用名梁帮和),序号为328号,1919年8月27日生人,牺牲时年仅23岁。日前,记者在南京航空烈士纪念馆采访了烈士梁建中的事迹。
  一封来自大洋彼岸的来信
  2005年8月8日,一封来自美国的特快专递辗转送到了国内,白色信封上,用英文打印着寄信地址:美国,马里兰州。寄信的是一位居住在马里兰州的82岁中国老太太,名叫梁淑清。梁淑清是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县籍人,曾在开封女子中学就读,后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医学院,毕业后在位于华盛顿的美国警察总局上班。她寄信的目的就是为了记录她的二哥梁建中的故事。随信,她寄来了一幅幅照片,发黄的照片上,年轻的新蔡小伙梁建中英姿勃发,如今长眠于美国一座军人公墓。
  “常听说国内有关部门为海外侨胞排忧解难及代为寻找长久断绝联系的亲人,甚为感动。回想起为寻找在美国埋葬近半个世纪的哥哥梁建中所经历的重重困难,就想在美国能有这样的机构该多好啊!”信中,梁淑清的笔触流露出对二哥深深的怀念。
  这是一位埋葬在异国83载的英雄的故事……
   壮志未酬的航空英雄
  1919年生于新蔡的梁建中,当时在河南唯一的省立中学、全国重点中学开封高中读书,他“学行双优、敬业乐群”。中学时期,他接触到进步思想,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最终成为一名党员。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正读高二的梁建中投笔从戎,考入中央航空学校,开始了他的抗日生涯。1938年,梁建中受到党组织的派遣,进入笕桥航线第十二期学习。因成绩优异,于1942年秋,成为首批被选送赴美国留学深造的学生之一。
  梁建中在1941年给哥哥梁树堂的信中说:“学成归国参加抗日战斗,指日可待。”在美期间,除语言外,梁建中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掌握飞行技能,并进行气象学、空气动力学、飞机构造学等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上机训练等。异国求学不易,梁建中勤学苦练,常在他人休息时,坚持训练。天有不测风云,这位年轻的军官没有等到归国抗日的这一天,便殒命于异国他乡。1942年4月18日是美国全民公休日,当日下午梁建中依旧坚持在戴尔马布里基地进行训练。训练中,他驾驶的战斗机在爬升过程中突发故障,迫降未成,壮烈牺牲。
  在梁淑清的来信中,有一份出自梁树堂之手的“梁建中生平简介”,还有梁建中当年的中学同学张信诚、阎武缅怀梁建中的文章。他们笔下的梁建中,如一颗流星,生命短暂却璀璨无比。
  家人苦苦寻觅40余年
  “七七事变后,日本军国主义的铁蹄踏入中国,二哥抱着驱倭救国的满腔热情投笔从戎,考入中央航空学校……日本投降后,我兴高采烈地回到开封,心想可以与久别的兄长欢聚了。但到开封见到兄长梁树堂时,才得知二哥在美国训练中牺牲的噩耗。”梁淑清老人的文笔清丽优美,写到突闻二哥牺牲时的情形,难掩悲痛。
  长兄梁树堂只知道弟弟梁建中牺牲的消息,却不知道梁建中的墓地在哪里,为此,梁淑清苦苦寻觅40余年,直到1989年,事情才有了转机——
  梁淑清夫家的一位亲戚从夏威夷来到她在美国的家小住,他刚从美国海军退休不久。闲谈中,梁淑清提到了数十年来寻找二哥墓地所经历的重重困难,对方非常理解她的心情,记下了梁建中的名字和飞机失事地点。“半年过后,我意外地收到他的来信,信中还有半张1942年4月19日的塔拉哈西(美国佛罗里达州首府)市出版的晚报《民主报》。报上记载了二哥驾驶飞机失事的经过。”
  《民主报》上有关梁建中的消息是这样的:“昨日下午,中国飞行员梁建中中尉的葬礼在戴尔马布里墓地举行。周六下午,梁中尉驾驶的战斗机在距离昆西高速公路两英里的地方坠毁,梁中尉在坠机事件中丧生。这位23岁的飞行员将被运送到本宁堡(Fort Benning)军人公墓中埋葬。他被埋在该公墓E区76号,那块墓地位于公墓最好的地区。”
  40多年过去,历经千辛万苦,梁淑清终于找到了二哥的墓地。
  “二哥当年的英勇行为时常萦绕在我的脑海,我已是古稀之年,也许不久的将来,随着我的逝去再也无人知晓我二哥的英勇事迹。我想,二哥的死是为了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而牺牲的,他的事迹应该让千千万万个中华儿女知道,而不仅是我一个人。”梁淑清在信中表示,“请求政府把我二哥梁建中的生平事迹记录在地方志上,以供后人参阅和悼念。”
  梁树堂去世时唯一不能释怀的就是他的弟弟,“建中牺牲时只有23岁,未婚。长眠异国,没有后人祭奠,他会不会孤单?”为了弥补梁树堂的遗憾,南京航空烈士纪念馆的纪念碑上清晰地写下这位烈士的简介,以供后人铭记。
  梁建中与纪念碑中牺牲的万千烈士一样,家境优渥,自幼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文化素养颇高。然而,在国家危亡之际,他们怀揣着满腔的爱国热情,毅然奔赴蓝天,成为中国第一代空军军官。很多烈士平均年龄23岁,青春正好的年纪,他们将热血洒向碧空,护佑国家安宁。就像杭州笕校中央航校的校训所写: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这些年轻的生命虽已消逝,但永远提醒着我们:和平是无数人用脊梁扛起的重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