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22日
胡庙乡:“三源共治”点燃代表“履职之光”
    胡庙乡人大主席团积极推进“三源共治”与“三调对接”工作机制,通过对人大代表作用的有效发挥,推进社会治理水平有效提升。(资料图片)

  全媒体记者 张新理
  日前,一场由人大代表主导的“板凳议事会”在驿城区胡庙乡龚楼村古槐树下进行。村民围坐一起,余某婷和张某储争得面红耳赤。驿城区人大代表鲁金凤翻开泛黄的档案册,对照最新的卫星地图,带着双方实地丈量。经过10天的调解,这场持续半年的纠纷终于画上句号。这样的场景,是胡庙乡创新推进“三源共治”与“三调对接”工作机制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胡庙乡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源头预防、实质化解为导向,推进访源、警源、诉源“三源共治”与警调、诉调、访调“三调对接”工作机制。胡庙乡人大主席团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发动各级人大代表参与调解、分流、反馈流程,将群众的急难愁盼作为工作重点,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通过人大代表作用的有效发挥,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助推胡庙乡社会治理水平有效提升。
  “胡庙乡以‘三源共治’为抓手,以人大代表履职为纽带,探索出一条‘预防在前、调解优先、法治保障’的治理新路。如今,在人大代表的参与下,新时代‘枫桥经验’正在这片沃土上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7月2日,驿城区人大代表、胡庙乡人大代表活动小组组长周明生说,“我们将持续深化‘三源共治’机制,力争年内实现‘两个100%’——矛盾纠纷排查率100%、初信初访化解率100%。”
  如何发挥人大代表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如何彰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制度优势和实际效能?胡庙乡的实践探索一直在路上。
  搭建平台,让代表履职“有位子”。为推进“三源共治”与“三调对接”相结合,胡庙乡党委、乡政府成立领导小组办公室,乡、村成立由人大代表、五老人员等参与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充分发挥“一村一警一法律顾问”的作用,让人大代表参与基层矛盾化解。
  胡庙乡“三源共治”与“三调对接”工作机制明确规定:村级调委会成员排查发现村民纠纷并第一时间调解处理,调解处理不了的3个小时内向包组干部汇报;包组干部无法调解处理的在3个小时内报告给村党支部书记,由村党支部书记组织人大代表等进行调解处理。村级调委会调解处理不了的要在一天内向包村干部报告,包村干部组织协调公安派出所等职能部门人员进行调解处理;包村干部调解处理不了的,立即报告乡联席会议召集人,由联席会议进行调解处理。工作人员遇到重大、紧急情况,应立即报告乡党委、政府相关领导干部。
  明确职责,让代表履职“有担子”。为发挥人大代表专业、综合和联系广泛的优势,胡庙乡人大主席团组织代表开展学法活动和素质提升培训,提高代表履职能力,推动人大代表履职成果转化成为村民服务的生动实践。
  胡庙乡“三源共治”与“三调对接”工作机制要求所有调解案件实现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做到有始有终,打造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的闭环服务模式,推动代表提升履职尽责的“新能力”。
  能力提高,让代表履职“有方子”。人大工作,根基在基层,活力在代表。胡庙乡人大主席团组织辖区各级人大代表合力推进“三源共治”与“三调对接”工作机制,动员和激励各级人大代表深入联系群众、依法履职担当。代表们充分利用“板凳议事会”“广场夜话”等形式常态化开展接待、走访活动,倾听村民最真实的声音,掌握村民最真实的情况,一体化参与调解、分流、反馈等流程,有效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在解决村民急难愁盼中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据统计,2024年以来,胡庙乡各级人大代表共参与调解案件67件,使矛盾纠纷化解率保持在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