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29日
推行“代表+”履职模式 助力群众家门口就业
    老河乡人大主席团以“与党委同心、与政府同力、与群众同行”为主线,探索一条“人大聚力、代表发力、村民借力”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资料图片)

  文/图 全媒体记者 张新理
  “群众选我当代表,我就得带着大家致富。今年试种的180亩‘西瓜红’红薯,预计毛收入超100万元。”盛夏时节,市人大代表、驿城区老河乡石古庄村党支部书记许时长站在郁郁葱葱的田垄上,话语里满是干劲。
  近年来,老河乡人大主席团将代表履职“触角”不断深入到基层最前沿,推行“代表+”履职模式,将人大代表贴近群众的优势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工作效能,以“与党委同心、与政府同力、与群众同行”为主线,探索一条人大聚力、代表发力、村民借力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与党委同心,部署上同步跟进。老河乡人大主席团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履职根本,乡党委工作部署到哪里,乡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
  与政府同力,推进上双向前行。老河乡人大主席团以“监督+聚力”双向发力,围绕政府重点工程和产业短板,推动资源要素向农业农村聚集。将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等纳入监督清单,组织人大代表开展现场调研,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在特色产业发展中,人大代表采取“代表+”履职模式,对全乡香菇、花菇、红薯等特色产业种植进行“把脉问诊”,为增产丰收建言献策。
  与群众同行,落实上履职有力。老河乡人大主席团坚持群众需求在哪里、履职就跟进到哪里,引导人大代表带动群众掀起创新创业热潮,引领带动乡村产业优化调整、转型升级,推动乡村现代农业产业、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激发群众主动性。”老河乡人大主席王彦玲表示,“将持续深化代表主题活动,引导更多代表当好产业发展的‘领头雁’,以人大聚力、代表发力、村民借力的合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劲的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