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31日
感念胡干事
  文/谭文峰
  当过兵的人总忘不了军中经历、军旅情谊,尤至“八一”建军节更甚。多年了,我一直感念一个人——胡干事。
  胡干事全名胡如福,山东平邑人,1963年入伍。我参军第一年,他担任我们团的宣传干事。一个在机关、一个在连队,一个是军官、一个是士兵,怎么也想不到,我们竟然有缘相遇,虽时光短暂,但足以让我铭记一辈子……
  从军伊始,经过新兵连艰苦的训练,我被正式分到老连队,先是在一班,不久又被调到紧靠连部的指挥班。与其他班不同,班里人员少至4人,但对文化程度的要求高些,每天的任务就是训练、学习、执勤,我还有一项附加任务就是办黑板报。7月的一天上午,我下哨归来,刚走近连部,突然听到有人在和文家宽连长、于长爱指导员交谈时提起我的名字,心里甚觉诧异,领导为什么提到了我?不多会,我就接到连队通知:“下午到团部报道组报到。”这消息实在让人感到意外。
  下午,班里早我3年入伍的老兵河南临颍老乡徐富根,帮我背起背包一直将我送到团部。那是我第一次见到上午到连队点名调我的胡如福干事。胡干事当时才20多岁,浑身上下透出山东人的率真、睿智、英武、豪气,让人既感亲切又顿生敬畏之心。后听说胡干事经常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北京日报》等大报发表文章,是有名的笔杆子,更让人钦佩有加。我不知道胡干事为什么会直接到连队点名要我,我没问、不便问、也无须问,反正感觉这既是难得的缘分,又体现了当时军中的朗月清风,打心底有种满满的幸福和感激。初来乍到,我的任务主要是为领导誊写文稿,随胡干事去基层连队调研整理文字材料,这是学习提高的极好机会,在这里,胡干事给了我细心的关照和指点,送来《战友报通讯》等指导写作的书籍供我学习,并提示我在抄写稿件的同时,也要动笔写一写文章,不断提高自身写作水平……领导的关心给了我写作的动力,但毕竟刚来不久,还是缺乏自信。直到8月底,考虑到再过一个月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2周年的日子,所以在心里琢磨写上一篇迎国庆的文章。文中以豪情满怀迎国庆为主题,从4个层面动笔,一是回顾我党艰辛的奋斗历程,二是阐述红色江山的来之不易,三是展望祖国更加美好的未来,四是表明保家卫国的坚强决心。9月初我将文章写好,但心里还是没底……胡干事看到了我的文章,不仅给予鼓励,还专程骑上自行车将文章送到解放军报社,由于当时《解放军报》组稿已满,他随即又赶去北京日报社,将文章直接送到编辑手里。
  文章送出没过几天,上级要求所有借调人员统统归队。“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我打起背包与胡干事等领导、同志道别后重回老连队。至此,在报道组的时间只有短短的2个多月。时间虽短,但胡干事给予我的赏识、肯定、关爱,在我这个年轻战士的心中埋下了希望的种子,提振了走好人生之路的信心和勇气,这军中情谊,我没齿难忘。
  回连队后的一天,突然看见胡干事专门来连队找我,高兴地送来印有我文章的《北京日报》的校样,让我作最后的校对,如无改动,定稿后即可正式发表。当时我难捺激动之情,匆匆看了一遍铅印的文章后即兴奋地说:“谢谢胡干事,不用改动了。”听到我肯定的答复,胡干事未歇息片刻就骑车走了,为了一个普通战士的一篇文章,胡干事不知疲倦地在军营和报社之间来回奔走……这是多么好的领导啊,仗义、正直、无私、博爱,事情虽过去半个多世纪,每每想起这一幕,我都感觉鼻子发酸,充满感激。
  国庆节到了,由于受突发政治事件的影响,当天各大报纸版面调整,《北京日报》原计划编发的文稿未再刊发,尽管如此,我内心仍深深感谢胡干事以及报社编辑真诚无私的付出与肯定。
  此后不久,我连被师里抽调到西山执行任务,为加强连队力量,又专门从其他连抽调人员补充,如此一来,也就不可能再从我连往外抽调人员,再回报道组显然已不可能。限于当时的工作环境、通讯条件,我和胡干事就此失去了联系。
  又经6年多军中历练,我退伍回到家乡,但心中始终没有忘记对我有知遇之恩的胡干事。一位不存地域偏见,办事出以公心,真诚体贴下属的领导怎能不让人感念?但多年一直没打听到他的消息。不过,世上的事有时就是那么奇妙,50多年后的一天,我去北京朝阳区看望一位老领导,那是曾多次为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外国元首执行仪仗司礼任务的李国丙教导员。老领导送我一本由他作序并由我营八连组织编写的《首都卫士再相逢》一书。回家后细心拜读,竟然在书中惊喜地看到了阔别已久的胡干事的照片和文字介绍。原来,我们分别后胡干事按组织安排离开机关先后就任过两个连队的指导员和二营的副教导员,其中有在八连任职的经历,并曾在1975年1月荣立三等功。在当时的部队,奖励的方式通常是嘉奖,立功很难。巧的是,我们竟同时立功,非常难得的喜事;然而不无遗憾的是,我因有其他任务未能参加当时的庆功会,错过了与胡干事相逢的机会。书中看到,胡干事是在我复员回乡4年后的1982年转业回到了山东……
  转业后,胡干事的工作又几度转换,每个岗位都干得风生水起,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当地政府给予其记功、记大功的奖励,省委、省政府还授予其“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当地报纸以《沂蒙骄子》为题对其广泛宣传报道。红红火火的事业、和和美美的家庭,这不仅彰显了他的能力水平,还体现了他心底的善良格局。
  掩卷凝思,人生如书,翻开是故事、合上是回忆。此生与胡干事的相遇相知就是珍贵的书,字字是情谊、笔笔是感念。
  得到了胡干事的联系方式后,我激动地拨通了电话,这是时隔半个多世纪,远距千里、非同寻常的通话,电话里,胡干事依然清楚地记得我这个当年的新兵,记得当初的细节,他的声音依旧是那样洪亮亲切,我的眼前清晰浮现出当年军营里那位英姿勃发、才华横溢、心地善良、无私助人、年轻有为的胡干事。
  我在电话里表达着珍存已久的感激,并送上我及家人真诚的祝福!
  挂断电话,心绪久久难平,耳畔回响起一首深情的歌:“你曾对我说,相逢是首歌,分别是明天的路,思念是生命的火;相逢是首歌,歌手是你和我,心儿是永远的琴弦,坚定也执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