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增长,不少中老年人会出现腰背痛、走路姿势歪斜等问题,这可能是退变性腰椎侧弯在作祟。这种疾病不同于青少年的先天性侧弯,是脊柱随年龄增长发生的“老化”现象,在5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高达10%~30%,却常被忽视。
什么是退变性腰椎侧弯?
退变性腰椎侧弯指的是成年后(通常50岁以上)出现的腰椎侧向弯曲,弯曲角度超过10度。它的本质是腰椎间盘、关节突关节等结构退化引发的连锁反应:椎间盘水分流失导致高度变矮,关节突增生磨损,韧带松弛,最终使脊柱失去平衡,向一侧弯曲。
哪些人容易患病?
中老年人,尤其是60岁以上人群
长期弯腰劳作或久坐的人
有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基础疾病者
女性(绝经后雌激素下降,骨密度降低,更易发生)
有哪些典型症状?
腰背部疼痛,久坐或劳累后加重
腰部向一侧倾斜,站立时双肩不等高
走路时下肢麻木、无力,甚至出现间歇性跛行
严重时可能压迫神经,导致腿部放射性疼痛
如何诊断与治疗?
诊断主要依靠X线、CT或核磁共振检查,明确侧弯角度和神经受压情况。治疗方式需根据病情轻重选择:
轻度侧弯(角度<20度):通过腰背肌锻炼、佩戴支具、物理治疗缓解症状
中度侧弯(20~40度):在保守治疗基础上,配合药物止痛,定期复查
重度侧弯(>40度):若出现明显神经压迫或畸形进展,需手术矫正
日常预防与护理
避免久坐久站,每半小时起身活
动
搬重物时注意姿势,避免弯腰用力
加强腰背肌锻炼,如小燕飞、五点支撑等动作
中老年人群应定期做脊柱检查,早发现早干预
退变性腰椎侧弯是一种随年龄增长的退行性疾病,早期干预可有效延缓进展。若出现腰背痛或姿势异常,建议及时到骨科或脊柱外科就诊,避免病情加重影响生活质量。
(许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