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08日
竹沟成为河南抗战的指挥中心(三)
  彭雪枫率新四军游击支队东征
  为贯彻党中央和长江局“应将工作重点移向豫东敌后,开创豫皖苏鲁抗日根据地”的指示,1938年9月,中共河南省委在竹沟组建了近400人的新四军游击支队,配备了电台、从武汉领回的苏式转盘机枪和190支长、短枪。彭雪枫任司令员兼政委,张震任参谋长。9月30日,竹沟党政军民隆重举行欢送新四军游击支队东征誓师大会,部队在欢呼声、锣鼓声、鞭炮声中出发。10月上旬,游击支队在杜岗与吴芝圃、肖望东部汇合编队,吴芝圃任副司令员,肖望东任政治部主任。全支队1000余人编为3个大队,一大队队长张太生,二大队队长滕海清,三大队队长冯胜。从此,彭雪枫游击支队与豫皖苏人民团结战斗,连战皆捷,威震敌顽。后来,这支部队发展成为新四军第四师。
  彭雪枫的“三件宝”
  1938年在竹沟创办的拂晓剧团、《拂晓报》与1941年8月新四军四师成立的骑兵团并称为彭雪枫的“三件宝”,在宣传民众抗日、鼓舞将士斗志、瓦解消灭敌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充分显示了彭雪枫的儒将风范。
   信阳挺进队成立
  1938年10月,信阳沦陷。国民党信阳县长李德纯,率领县常备队和部分警察到信阳北王岗一带,请求竹沟新四军帮助。
  为扩大抗日武装,1938年11月,中共河南省委派豫南特委书记王盛荣和危拱之、刘子厚、留守处参谋长王海山等带领一个武装分队与李德纯部会合,协商确定了信阳挺进队的建军方案。随后,附近各路部队包括朱大鹏带领的七七工作团、孙石带领的泌阳自卫队、范文澜领导的战教团等40多名男女青年,张裕生带领的信阳谭家河自卫队等部,按照河南省委的指示先后到邢集参加整编。
  1938年12月中旬,信阳挺进队在邢集正式成立,李德纯兼司令员,朱大鹏任副司令员,王海山任参谋长,王盛荣、危拱之先后任政治部主任,冯仁恩、李映泉、孙石分别任大队长。参谋、教官、大队长、中队长等职,绝大多数由共产党员担任,司令部设党小组,中队设党支部,保证了党对这支武装的绝对领导和人民军队的性质。同时,刘子厚、齐光先后任抗敌工作委员会信阳政治指导员。刘子厚兼县政府一科科长,文敏生、余英等被分别委任为县政府秘书、参谋,刘子厚在随军活动中代行县长职权。从而,党在信阳地区取得了合法地位和军政实权,河南省委的战略意图得到实现。
  (转自《驻马店红色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