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1日
竹沟成为中原抗战的战略支撑点(一)
中共中央中原局建立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及信阳等城市相继沦陷,中国的抗日战争逐渐由战略防御阶段转入战略相持阶段。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正值武汉危机,华中战场发生巨大变化的严峻时刻,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会议重申了全党独立自主地放手发动人民抗日武装斗争的方针,把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工作放在战区和敌后,大力巩固华北,发展华中。会议决定撤销长江局,设立中原局和南方局。1938年11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发出通知:任命刘少奇(时化名胡服)为中原局书记,郭述申、朱瑞、朱理治、彭雪枫、郑位3等为中原局委员,“所有长江以北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地区党的工作概归中原局指导。”中原局机关设在河南省竹沟镇。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的召开和中原局的建立,为中原地区党的建设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奠定了组织基础。1941年5月,中原局与东南局合并,组成中共中央华中局。
  李先念一行到达竹沟
  为迅速传达贯彻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刘少奇和朱理治、李先念、郭述申、谭希林等一起,于1938年11月23日乘汽车从延安出发,奔赴中原。因刘少奇途中要在渑池县停留,向中共豫西党组织传达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组建中共豫西省委等有关事宜,朱理治、李先念、郭述申、谭希林等在西安八路军办事处与刘少奇分手,于1938年12月26日先期抵达竹沟镇。郭述申于1939年1月初赴鄂豫皖任书记。谭希林(后任新四军第七师师长)继续东进到皖东,以加强新四军第四支队的领导。
  中共豫鄂边区党委建立
  1938年12月底到1939年元月,朱理治在竹沟主持召开了中共河南省委扩大会议,传达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宣布中共中央和中原局关于撤销中共河南省委、成立中共豫鄂边区党委(又称中共豫鄂边省委、豫南省委)的决定。豫鄂边区党委隶属中原局领导,区党委机关与中原局机关一起驻竹沟镇。豫鄂边区党委的工作范围包括伏牛山东南(襄城、鄢陵)、许昌以南、新黄河以西、淮河以北和淮河以南的信阳、罗山2个县。新建立的豫鄂边党委由朱理治兼任书记,向明(巨任舞)任副书记。为加强对竹沟地区党的领导,将原中共豫南特委改建为中共竹沟地委,管辖竹沟、确山、泌阳、遂平、汝南、上蔡、新蔡、正阳等8个县委或工委,共有党员2500名,原特委领导的南阳中心县委及所属党组织,划归豫西南地委领导。西平党组织仍归豫中地委领导。
  (转自《驻马店红色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