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竹沟办公室旧址前的石榴树
“三路大军会师嵖岈山”石碑 全媒体记者 刘华山 张锟 王家恒
(上接A4版)
竹沟孤旅砺百战 嵖岈会师定中原 从百人规模作战,到千人协同出击,最终发展成为威震敌胆的万人雄师,李先念的足迹遍布豫鄂边区,为保卫祖国山河立下不朽功勋。7月29日,步入位于遂平县的豫中抗日根据地纪念馆,李先念的传奇经历深深吸引了记者的目光。
1938年寒冬,陕北窑洞的油灯映照着李先念坚毅的面庞。肩负毛泽东“三个抓武装”的重托,他踏雪南下前往确山竹沟。
“向武汉外围挺进,这里是刺向敌人心脏的刀尖。”竹沟北窑军事会议上,李先念力主发展敌后武装。1939年1月,他化名“李威”,带领由160多人组成的新四军独立游击大队挺进武汉抗战前线。历经豫鄂敌后两年淬炼,这支从竹沟星火启程的部队,1941年壮大为新四军第五师,李先念任师长兼政治委员;1943年1月,他又兼任中共豫鄂边区委书记。
1944年,日寇发动河南战役后,根据党中央“绾毂中原”的战略部署,李先念果断调集精锐力量,组成豫南游击兵团直插敌后,创建了以嵖岈山为中心的豫中抗日根据地。
李先念麾下雄师与豫中抗日武装相互配合、纵横驰骋——峭壁之上的嵖岈山血战,雷霆突袭般的母猪峡歼伪,威震敌胆的尹集、合水战斗……数十场硬仗,打得盘踞豫中的敌军土崩瓦解。
1945年10月,嵖岈山镇土山村红旗飘扬。八路军、新四军的3支部队胜利会师,标志着党中央“绾毂中原”的重大战略在嵖岈山区域成功实现。华中、华北、陕北自此血脉贯通、连成一片,铸就了我党我军无可撼动的战略基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如今,这片历经烽火硝烟的革命老区早已焕发蓬勃生机,文明乡风浸润乡野,现代城区日新月异,特色产业拔节生长,革命烈焰与现代脉搏在此交融共振,激荡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发展答卷。
“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习近平总书记“两个更好”的深情嘱托,正在驻马店变为生动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