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常说“吃完这顿,我就开始减肥”。这听起来像是玩笑话,但其实减肥真的需要“先吃饱”。
减肥的底层逻辑是消耗大于摄入,营造热量缺口。肥胖的根源是吃得太多、消耗不够,而不是“吃”本身有问题。研究表明,每日热量缺口控制在300千卡~500千卡时,既能实现每周0.5千克~1千克的稳定减脂,又不会触发身体的应激反应。当摄入低于基础代谢率的30%时,身体会进入“生存模式”,导致肌肉流失、激素紊乱,甚至加速脂肪堆积,形成恶性循环。
减肥期间,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脂肪的摄入缺一不可。可选择高饱腹感、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红薯、燕麦)代替精制米面;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鸡胸肉、牛肉),防止基础代谢率下降;多吃蔬菜,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减少油脂摄入,选择橄榄油、坚果等健康脂肪。
管住嘴,自然也要迈开腿。关于“空腹运动燃脂快”和“饭后运动有劲”的争论,研究发现两者长期效果相似。空腹运动时,糖原储备低,减脂效果好,但疲劳感强、易流失肌肉且难以坚持;相对而言,饭后运动则运动时间更长、效率更高,且肌肉量保留更好。
(转自2025年7月30日《文摘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