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讲“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秋冬季节是固本培元、调补身体的好时机。尤其是注重中医养生的老年人,很多人会选择人参、阿胶、冬虫夏草、藏红花等名贵中药进补,以期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俗话说“甲之蜜糖、乙之砒霜”,针对不同的人,进补方式不同,千万不可盲目跟风,即使是补药也不可乱用。老年人在秋冬进补时常常存在很多误区,如何避坑是正确进补的关键。
切忌无病乱补
长期服用葡萄糖可能导致肥胖、血脂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不仅浪费金钱,还可能会加重身体负担。
不分寒热虚实
中医强调“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实者泻之,虚者补之”,若本身是热证或者实证,却盲目进补,可能适得其反。例如热性体质者或实证患者服用人参、鹿茸等温热补品,可能引发上火或加重病情。
补品并非多多益善
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可能导致腹胀、食欲不振,甚至引发“上火”症状。所以即使虚症需要进补,也应该循序渐进地补,并非多多益善。
食补与药补混淆
食养、食疗与药治有别,食补更注重日常饮食调理,药补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例如,普通食物如山药、红枣等即可起到滋补作用,无需过度依赖保健品。
忽视个体差异
老年人体质各异,需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补品。例如,脾胃虚弱者应避免油腻、生冷食物,而阴虚者不宜服用温热补品。
不要盲目跟风
如果不辨别体质,盲目跟风进补,可能补不对症,甚至有害身体健康。例如,阳虚者服用滋阴药物,可能损伤脾胃阳气。
因此,建议秋冬进补前,咨询中医师,根据体质选择合适的补品和方法,避免过度进补、盲目进补,争取有的放矢,为健康保驾护航。
(孙亚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