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16日
脚在基层眼有苍生:一部饱蘸深情的生命书
——评《你也能活一百岁》

  文/温培雅
  文学是生命的另一种抵达。生命不仅在于长度,而且还要有厚度和温度。《你也能活一百岁》就是一部具备厚度和温度的生命书。它既是一方水土的地理符号,也是长寿老人的人生独白,更是和谐家风的盛世回响。读懂了这本书,你就读懂了这人世间最坚韧的生命和最柔软的真情。
  笔锋所至,心之所向。作者许静在新闻生涯中靠着日积月累的耐性,通过漫长的思考领悟、长期刻苦的修炼,有了对生命深刻的感知并且形成文字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既有对尘世生活的温暖治愈,也有对平凡人生的深情凝视。
  平实描写勾勒出平凡人的“生命之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仁义”“孝亲敬老”等思想以及“正心诚意,修齐治平”的人格修养,有“嫘祖故里”之称的西平文化积淀更是源远流长。时代发展到今天,家庭不但是社会的基石,更是支撑起时代的骨架,好的家风可以汇聚强大能量,引领社风民风。作为民风淳朴、乡风文明的“长寿之乡”西平,太多五世同堂、其乐融融的温暖故事都在每天上演。作者许静告诉我们,神奇的长寿配方不过是三分天赐福寿,七分人间真情。而这些老人用百年光阴告诉我们:所谓奇迹,不过是爱的另一个名字。许静扎根现实土壤进行深耕书写,以42位老人的长寿故事为出发点,将视角聚焦基层民众的普通生活,以探寻民间寿星的健康密码为切入口,将家庭家风家教巧妙融于和谐时代,还原柏城的民间风俗人情,小切口大视角展现美丽中国的和乐之景,淋漓尽致呈现那方土地上的风味风俗风物风情,并留下西平特有的文化底色和地方印记。
  新闻叙述大写最基层的“市井史诗”。这部集子最动人的地方是并未详细解读“长寿”密码,却让每个读到的人都会在岁月的褶皱里、老人的絮语中,触摸到家庭、家教、家风最质朴、最本真的东西——那是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沉淀出的仁义礼信之珍珠,是温暖的大爱开出的孝亲敬老之花朵,是在我们生命里最不能怠慢的重量。而每位长寿老人的幸福晚年,也正是中国无数普通家庭的真实缩影。许静将“幸福”“热爱”“土地”“向善”“家风”等关键词融入书中,很多场景描写丝丝入扣。如《王玉梅:母慈子孝添和顺 耕读传家岁月长》一文中,开头这样写道:“风吹麦成浪,蝉鸣夏始忙。进入芒种节气,麦浪翻滚,金穗飘香,热情的太阳为芒种定格出耀眼的色彩。布谷鸟那婉转的声音里,带着田野泥土的芳香,还有风中飘来的浓郁麦香……”散文式的新闻开篇,大写乡村丰收季节最美的画卷。书中这样的细节很多,每一次真实的感动都源于鲜活的场景。面对这些热气腾腾的土地和生命,我们看到的是亲切至极的人间烟火,感受到的是深入骨髓的尘世温暖。这本书源于基层、来自市井,是对土地、对生命、对所有平凡坚韧生命的最高致敬。
  朴实文笔彰显写作者的“奋斗故事”。这本书是作者许静用脚丈量,用心催开的。书中收录了很多她在路上、在采访中的图片,无论是长寿老人的人物专访,还是健康生活的美食密钥,没有无数个奔波于城市乡村无缝衔接的日夜,就没有这本书的诞生。从某个角度上说,文学是写作者的“长寿仙丹”,可以滋养生命、激发动能。当一段故事尘埃落定,当一个背影渐行渐远,我们可能无法拥有最长寿的人生,但是一定可以在一段又一段的征程上做最努力的自己,收获最精彩的人生——一切等待时间来成全,一切都是最好的结果。
  “百年光阴何处寻?一碗粥,半亩田,笑看人间。”这是许静在后记中的一句话。嫩绿的底色、盛开的海棠,翻开扉页,扑面而来的就是一股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像地里一望无际、拔节生长的玉米,也像颗粒饱满、致敬大地的高粱,生长着一个一线新闻记者对事业的忠诚、对生活的热爱,从不枯竭、永远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