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退役后,董阳阳怀着对押运工作的憧憬,加入市保安服务有限公司,成为一名普通押运队员。3年过去了,他从“新兵”成长为农商行押运中队最年轻的车长。
勇于挑战夺双冠
2021年5月,在皇家驿站“平安天中杯”微型消防站比武现场,一个皮肤黝黑、动作干练的选手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董阳阳,退伍后首次代表公司参加市级比赛。尽管退役前曾担任武警边防班长,但面对全新的比武消防装备,一切还得从零开始。同事们担忧道:“刚入职就挑此重任,能行吗?”他拍了拍胸前的工牌坚定地说:“部队教会我‘见第一就争,见红旗就扛’,这次一定给咱押运人争光。”
当天,气温酷热难耐,董阳阳的训练服被汗水浸透,他却全然不顾。白天,他反复钻研防火服、消防水带的操作细节;晚上,他对着视频逐帧分析流程,把每个环节的操作时间精确到秒。最终,他在“原地着战斗服100米负重跑”等项目中表现出色,与队友携手斩获个人、团体双料第二。
赛场如同战场,这份骨子里的血性让董阳阳在工作中交出了一份份厚重的答卷。
初心不改葆本色
2022年12月,董阳阳迎来了人生中最为艰难的抉择——妻子独自在医院待产,中队3名队员因疫情隔离无法到岗,押运任务变得异常繁重。身为退伍军人的董阳阳毅然挑起重担。白天,他在中队与银行网点间奔波,严格完成每一次警戒、交接任务;晚上,他带着一身消毒水味赶到医院病房。刚跟妻子说了句话,他的手机便来信息了:“明天早上8时,诸市支行急需送款。”
“阳阳,要不跟中队申请调休吧?”妻子看着他熬红的双眼,心疼地说。董阳阳说:“现在正是缺人的紧要关头,我曾是军人,必须顶上。”整整半个月,他每天仅睡3个小时,同事们后来才得知,他把陪护假缩到最短,从未因家庭原因耽误一次出车。他亏欠妻女一个完整的月子,却为客户守住了完整的金融防线。
疫情是一场试金石,他用行动深刻诠释了“守护”二字的内涵,将军人的担当融入血脉。
青春执笔书芳华
在中队办公电脑的文件夹里,整齐排列着写满批注的文章与心得,这是董阳阳兼任网管员时的“作战记录”。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被安排撰写中队简讯,从此与文字结下不解之缘。
“刚接手宣传报道工作那会儿,错别字频出,标点也混乱,稿子被打回来3次,简直跟打靶脱靶一样,太丢人了!”回忆起最初的写作经历,董阳阳自己也忍不住笑。为攻克难关,他自费买来《新闻写作教程》,在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了200多页笔记。
2022年10月,董阳阳用一周时间完成宣传稿《加班加点不言苦,坚守岗位齐奋战》,记录了中队同事为驻马店农商行分中心搬迁加班打扫时的场景。次年,在公司“读书育人”活动中,他花半个月时间写下《执行力源于责任心》的读书感悟,结合押运工作谈体会,让同事们从字里行间读懂了“坚守”的意义。
以队为家甘奉献
董阳阳常说:“咱押运中队既是战斗的战壕,又是温暖的家。”2024年10月,客户金库楼顶的枝叶遮挡了监控镜头视野,他爬上3米高的屋顶修剪枝叶,工装裤被树枝划出细密纹路,他却浑然不觉。
董阳阳对“家”的守护,更体现在对每一位队友的关怀上。作为车长,他深知团队凝聚力的重要性。在他眼中,中队兄弟如同家人,一句暖心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都是守护这个“家”的责任。一次押运途中,他敏锐察觉到一名队员工作时心不在焉,下班后立即主动找其谈心。在他的耐心开导下,队员终于放下思想包袱,坦言自己被家中琐事困扰。在他的带动下,班组逐渐形成“家里人不说两家话,有难处一起扛”的默契。细节见证真情,他用军人的特质,将“家”的温暖融入每一个平凡的日常。
强化责任担当,坚决筑牢金融安全防线,董阳阳用行动诠释了真正的坚守并非豪言壮语,而是把每一个普通的日常都镌刻成永不褪色的初心,这便是对忠诚最质朴的回答。
(杜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