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4版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18日
睿帆种植专业合作社
智慧灌溉润良田 科技兴农结硕果
    赵严杰介绍农田灌溉智能控制系统

  文/图 全媒体记者 张朝 陈诚 焦琳
  近日,在西平县杨庄乡仪封村睿帆种植专业合作社1000亩的种植基地里,一个个蝶形地插微喷整齐排列在田间,宛如列队的卫士守护着绿野。“这些蝶形地插微喷与智能控制系统相连,相比其他灌溉方式,既省时又省力,且喷水均匀,不受风力影响,渗得快,农作物吸收也好。”睿帆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严杰说。
  赵严杰是个种地老把式,流转了1000亩土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花生。此外,他还购买了拖拉机、播种机、无人机、烘干机等机械,通过参加技能培训,样样都能熟练操作。
  破局靠科技
  初涉农业,赵严杰便意识到传统耕作模式成本高、效率低,必须向科技要效益。他坚持集约化发展,规模扩张降成本,土地流转面积从600亩增至1000亩。规模化种植后,单季每亩成本降低近50元,一年节约开支近10万元。
  合作社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赵严杰始终坚持“向科技要效益”的理念。在西平县农业部门指导下,合作社引进小麦、玉米、花生等新品种,测土配方施肥,开展病虫草害统防统治。同时,不断升级农机设备,配备植保无人机,并建成粮食烘干塔,有效降低了人工成本,解决了粮食晾晒的难题。
  赵严杰对记者说:“现在农业分工细了,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我一个人能管1000亩地。”
  2023年,赵严杰参与了西平县玉米单产提升行动,有550亩地实施了水肥一体化项目,在地里铺设滴灌带,需要灌溉的时候,只要打开控制开关就可以了,既省时又省力。
  创新辟蹊径
  合作社所在地西平县杨庄乡仪封村长期以来种植结构单一,秋季以玉米为主,土地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较低。赵严杰敏锐地发现了这一问题。他赴外地考察调研,并从正阳县聘请农业专家实地考察,发现仪封村附近土地平整、土质疏松、土壤肥沃,适合发展花生种植业。
  合作社引进花生良种,聘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在西平县率先规模化种植花生。经过几年的试种,合作社花生种植面积800多亩。
  “仅此一项,农民每亩可增收400元。”赵严杰自豪地说。在合作社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下,西平县其他农业合作社和农民也相继开始种植花生,彻底改变了西平县长期无规模化种植花生的局面。如今,合作社的多元化版图不断扩展,土地利用率大幅提升。
  助农显担当
  “合作社发展了,不能忘了乡亲。”作为一名有着20多年党龄的党员,赵严杰始终以党员的初心扛牢社会责任,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走出了一条合作社增效、农民增收的共富路子。
  合作社以高价流转土地,仪封村的土地流转率达80%。村民每年获得稳定租金或分红。青壮年可安心外出务工,留守老人、妇女则能在合作社务工,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
  每逢“三夏”“三秋”大忙时节,合作社就提前做好人员培训、机械保养、道路疏通等准备,除完成自有农作物抢收抢种外,还为周边村庄农民提供全程机械化服务,抢抓农时保障粮食生产。同时,合作社将仪封村脱贫户全部纳入帮扶范围,通过签订用工协议、提供技术指导等方式,帮助脱贫户稳定就业、持续增收。
  十年耕耘,合作社成长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国家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仓储、烘干等设施一应俱全。赵严杰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土地的深情,更以合作社为笔,在豫南大地上绘就了一幅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振兴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