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霞,驻马店市第二十二小学教师。中小学高级教师,曾获得“驻马店市驿城区优秀教师”“驻马店市驿城区优秀班主任”“驻马店市优质课一等奖”等荣誉称号。
用爱与耐心伴孩子成长
以爱为底色,建立信任联结。小学生正处于情感需求强烈的阶段,一句鼓励的话、一个温柔的眼神,都能成为他们安全感的来源。当孩子犯错时,先平复情绪再耐心沟通,比严厉批评更有效。比如学生忘带作业,与其指责,不如帮他一起想办法补救,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在意我,也愿意帮我”,信任便会自然建立。
尊重个体差异,拒绝“一刀切”。每个孩子的性格、学习节奏都不同。有的孩子擅长表达,适合在课堂上展示;有的孩子内向敏感,更适合通过书面作业或小组讨论参与。教学中要关注这些差异,比如设计分层作业——基础题让所有孩子掌握,拓展题给学有余力的孩子挑战,不让任何一个孩子因“跟不上”而失去信心。
细节藏教育,习惯靠渗透。小学阶段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教育往往藏在细节里。比如课前提醒孩子摆放好学习用品,培养秩序感;批改作业时用彩色笔写下“这个字的撇画写得真舒展”,引导孩子关注细节;下课前花一分钟让孩子分享“今天最开心的事”,既锻炼表达,也拉近与孩子的距离。
家校共携手,形成教育合力。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校配合才能让教育更有效。可以通过定期家长会、简短的日常沟通(如“今天孩子主动帮同学整理书桌,特别棒”),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情况,也及时掌握孩子在家状态,避免“学校教一套,家里教另一套”的矛盾。
保持“童心”,走进孩子世界。想理解小学生,就要学会用他们的视角看问题。课间和他们一起玩简单的游戏,听他们讲动画片里的故事,甚至接受他们“幼稚”的小建议(比如“老师,我们下次用小红花换小书签吧”),孩子会觉得“老师和我们一样”,从而更愿意敞开心扉,教育也能更精准地触达孩子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