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21日
豫南抗日根据地的开辟(三)
   爬头寨战斗
 1944年9月,豫南游击兵团司令员黄霖带领兵团主力越平汉铁路,进入确山、泌阳、桐柏一带开展抗日游击战争。面对路西强大的敌顽势力,新四军五师决定增派武装力量进入河南。10月初,新四军五师十三旅三十八团三营七、八连和重机枪连由三十八团政委周庆鸣、党总支书记潘友歌率领至确山县瓦岗东南木锨岗与豫南游击兵团汇合。10月14日,中央军委指示新四军五师:你们派到豫南的部队应坚持进行活动,建立据点,并设法与皮(定钧)徐(子荣)支队取得联系。
  根据中央和五师领导指示,中共豫南工委和游击兵团决定集中力量在群众基础较好的孤山冲地区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这一带被顽匪张明太盘踞。张明太据守爬头寨,和驻确山日军勾结,对新四军在确泌桐边区活动非常不利,必须拔除爬头寨这个钉子。
  10月21日,豫南游击兵团集中三十八团三营、四十三团二营、信应独立二十五团,包围了爬头寨。经过激战,除匪首张明太带少数匪徒跳崖逃窜外,主力全部被歼灭,从而铲除了敌人安在确泌桐信地区的一个毒瘤。此战震动了整个豫南。日伪和国民党驻军或缩回县城,或就地严守,再不敢轻举妄动。该区开明人士高章亭、王子玉、龚云琦、陈占宾等人带着各自武装,先后与新四军合作,接受改编,游击兵团迅速扩大。
  建立以孤山冲为中心的豫南抗日根据地
  爬头寨战斗后,中共豫南工委和豫南游击兵团指挥部移驻孤山冲,先后建立了确(山)泌(阳)桐(柏)和信(阳)确(山)两个县级民主政权,初创路西抗战新局面。
  1944年11月,为进一步加强对河南工作的领导,中共鄂豫皖湘赣边区委员会(1944年10月由豫鄂边区党委改建)和新四军五师决定将中共豫南工委改建为中共河南工委,新四军五师副政委任质斌兼工委书记。同时,将豫南游击兵团改称河南挺进兵团,司令员黄霖,任质斌兼政委,下辖4个团。中共河南工委和河南挺进兵团决定以孤山冲为基地,建立巩固豫南抗日根据地,同时乘胜向豫中地区敌后发展。
  孤山冲属确山县石滚河乡,南北全长30多里,东西宽10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北有黄龙山为天然屏障,南有大岭相连,接壤于桐柏县境,只有一条南北大道可通往冲内。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里就是三年游击战争时期鄂豫边红色游击根据地区域,在抗战初期这里是竹沟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至1944年12月,在驻马店各级党组织和广大抗日军民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广大指战员浴血奋战,开辟恢复了豫南淮河以北之广大地区,建立了以孤山冲为中心,包括信阳北部、正阳、汝南、上蔡、泌阳、桐柏等县的豫南敌后抗日根据地;先后建立了汝正确、汝蔡遂、信确、确泌桐4个县委和行政委员会。豫南游击兵团也由7个连1000多人发展到4个主力团队、1个独立团和4个游击总队5000余人的河南挺进兵团。孤山冲抗日根据地位于淮河北岸,与新四军五师隔河相望,成为新四军五师北上抗日的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