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图 全媒体记者 徐明   
  “家人们,我家的甘蔗园采用有机种植,不仅脆甜多汁,剥皮也特别简单,用手就能轻松去皮,就是大家常说的手剥甘蔗,欢迎大家前来品尝。”10月26日,泌阳县花园街道黄楝树社区后葛沟村甘蔗园里,村民袁文生正在利用网络直播推销自家的水果甘蔗(如图)。   
  雨后初晴,记者走进黄楝树社区后葛沟村,远远望去一片甘蔗林郁郁葱葱,随风舞动。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在网络直播的引导下,游人三三两两走进甘蔗园,争相品尝和采购新鲜甘蔗,品尝后的称赞声、采购声、欢笑声交织回荡,热闹非常。   
  “园里目前有黑皮水果甘蔗和黄皮玻璃翠两个品种,原产自广西,经过9年来的试种和改良,口碑都非常好,深受市场欢迎。”袁文生笑着介绍。2004年,袁文生受南方务工潮吸引到广州打工,务工期间对南方的甘蔗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16年,他返乡创业开始试种甘蔗,如今种植面积发展到10余亩,亩产4000多株,年产值10万余元。在袁文生的带领下,仅黄楝树社区就有3户村民开始甘蔗种植,积极发展乡村“甜蜜事业”。   
  多种经营、特色发展是村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今年雨水偏多,秋粮虽减产,但甘蔗喜水,长势特别好。”说起今年的收成,袁文生脸上充满希望。20余亩田地,袁文生种了玉米和甘蔗两种经济作物,多种经营方式既增加了农户抗风险能力,也为农户增收拓宽了渠道。水果甘蔗一斤3到5元的价格让袁文生在特色发展的道路上脚步更稳更坚定。   
  在泌阳,特色种植已经成为群众的重要增收渠道,后葛沟的甘蔗、崔楼的草莓、张湾的萝卜、多庄的葡萄、春水的橘子、马谷田的梨、贾楼的桃、卧牛山的大米、火石山的水芋头等特色农产品,深受市场追捧,引得周边市县游人争相抢购,泌阳县的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进一步拓宽壮大。   
  近年来,泌阳县依托“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的发展规划,大力扶持和引导村民因地制宜、顺势而为,充分利用区域优势资源,采用多种经营方式,走特色发展之路,在壮大农村经济的同时,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日子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