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为老人义诊和义务理发
展示农耕文化
文艺演出暖人心
活动现场 文/图 全媒体记者 许静 见习记者 赵永涛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10月29日,2025年全国“我们的节日·重阳”主题文化活动暨移风易俗现场会在“中国长寿之乡”西平举行。嫘祖文化苑中,人流如织,暖意如春,一场以“孝善敬老·爱在重阳”为主题的时代画卷,在千年礼俗与当代文明的对望中徐徐展开。
八方云集 共颂重阳
重阳,是诗意栖居的登高时节,更是浸润血脉的孝亲典礼。此次活动由中宣部文明实践局、民政部老龄工作司、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全国妇联宣传部、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中心联合主办,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承办,中共驻马店市委宣传部、西平县人民政府等单位协办。四方宾朋,远道而来;一城雅集,文明共话。
主会场所在的嫘祖文化苑,庄重中弥漫着慈爱的气息。秋光为嫘祖像镀上金边,她静立千年,目送文明流转,见证孝道绵延。文明实践集市如一幅流动的“民生长卷”,八大类九十八个展区星罗棋布,政策宣传、移风易俗、非遗体验、美食品鉴、便民服务、图书分享、摄影书画、名优特产等交相辉映,既是生活的舞台,也是文明的课堂。
银龄如晖 德泽西平
主席台前,64位老同志、老党员、老模范坐在首排。他们曾是建设的脊梁,今日仍是文明的灯塔。退休不退志,余热再生辉。他们的身影,是“老有所为”最动人的诠释。
作为“全国文明城市”“中国长寿之乡”,西平县始终将“敬老”二字写入城市肌理。从社区适老化改造到“15分钟养老生活圈”建设,从遍布城乡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到“饺子宴”“孝善敬老文化节”“爱心义剪”等品牌活动,西平以务实之举,托起幸福“夕阳红”,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尊”从愿景走向日常。
驻马店市以文明城市创建为牵引,屡获“全国文明城市”等多项国家级荣誉,县级及以上文明村镇占比超70%,城乡面貌日新,文明风尚渐成。西平县更在移风易俗中探路先行:“义务红娘协会”引婚恋新风,“积分制”“村民大食堂”落地生根,“乡村光荣榜”点亮万家,一系列“西平经验”,正悄然重塑乡村的精神风貌。
活动中,西平县好人协会名誉会长,河南鼎力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留成代表全县志愿者,宣读《弘扬孝善文化 传承敬老美德》倡议书。他呼吁青年一代,从家庭出发,从身边做起,传承优良家风,争做尊老敬老的践行者、爱老助老的志愿者。这不仅是倡议,更是一场跨越代际的文明接力。
破旧立新 文脉新传
走进公园的移风易俗主题展厅,“破陈规陋习·树文明新风”的理念如细雨般浸润人心。沉浸式场景中,嫘祖文化、冶铁铸基等八大文脉与当代婚丧新风交织对话。“十县建设”硕果累累,“文明愿景树”摇曳心愿,家庭新风实时可见,文明变得可触可感。
厅外天地,同样生机盎然:象棋对弈静中有动,健康讲座座无虚席,科普体验启迪童心,乒乓球赛挥洒热情。日间照料中心里,老人或走棋观局或挥毫作画,笑意盈盈;社区食堂中,志愿者巧手包饺,焦馍与豆腐脑的香气,织就一幅“舌尖上的乡愁”。一位嘉宾感叹地说:“用场景讲述改革,西平做到了。”据悉,该展厅已接待考察团120批次,成为文明实践的“活态教材”。
秋光点染,盆尧镇陈老庄村静谧而雅致,路净庭幽,民风淳厚。作为“红娘协会+家风家训”双核驱动的文明样本,这里的每一处风景都在诉说新风的故事。村文化广场上,负责人介绍:“我们建起175人交友群,倡导婚恋简约,彩礼控制在6万元内,宴席不超过460元,更涌现出赵爱珍‘零彩礼’典型。”这一事迹经《焦点访谈》报道,陈老庄经验走向全国。
坐落于产业融合示范区的老王坡农耕文化苑,以“记住乡愁、传承文明”为魂,将农耕展示与文明实践融为一体,成为西平乡风文明的亮眼名片。馆内外五大展区有机联动:移风易俗照片墙记录新事简办常态;重阳文化海报传递孝亲传统;手艺体验区邀请长者感受二胡、中国结与书法的温度;美食区现场制作重阳糕,游客亲手参与,品味时令之美。
据悉,10月23日至31日重阳节期间,西平县组织全县开展“我们的节日·重阳”经典诵读、“情暖重阳节 传承好家风”座谈、“九九重阳 情暖夕阳”慰问、“每家端出一碗菜,我们小区充满爱”“饺子宴”“长寿之乡话长寿”等上百场系列活动。这些温暖举措,如秋日暖阳,照亮桑榆晚景,也让孝善文化的种子,在西平大地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西平以孝善为笔、文明为墨,正书写着新时代尊老敬贤、移风易俗的生动答卷。在这片被温情浸润的土地上,传统美德与时代新风相映生辉,共同绘就了一幅“孝善敬老传千古,文明新风润重阳”的壮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