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郭鸡汤米线
    小郭鸡汤米线        文/图 全媒体记者 康国富   
  在驻马店人心中,市区健康路不只是一条路,更是一张活色生香的城市味觉地图。这里小吃林立,烟火缭绕,从饺子馄饨到生煎盒饭,五花八门的招牌映照着往来食客的日常。而在喧闹中,有一家米线店,不靠张扬的门头,不靠花哨的营销,仅凭一锅纯正地道的母鸡汤,静静伫立了35个春秋,温暖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胃与心——它就是小郭鸡汤米线。   
  清晨的阳光还未完全铺开,65岁的胡升芳就已在小店后厨开始忙碌。她的身影有些微驼,那是30多年时光,在一勺一汤、一碗一筷间留下的温柔印记。每天,她在这方寸之地重复着抓米线、调味、冲汤的动作,娴熟而专注,仿佛窗外流转的岁月,都与这锅持续滚沸的鸡汤无关。   
  故事要回溯到1990年。那时,胡升芳的妹妹和妹夫在市区乐山路与健康路交叉口的西侧,租下了一个不起眼的楼梯间,小郭鸡汤米线就此诞生。“起初,米线是5毛钱一小碗,8毛钱一大碗。”胡升芳的记忆清晰如昨。在那个调味料还不算丰富的年代,她家熬煮的那锅金黄透亮、香气扑鼻的母鸡汤,成了最大的吸引力。没有麻油增香,没有复杂的配料,食客们就是冲着那一口至纯至鲜的汤底而来。   
  “常吃米线的都知道,米线本身是浸不入太多味道的,一碗米线的灵魂,全在汤里。”胡升芳语气平和,却道出了最朴素的生意经,也是小郭米线坚守了35年的信条。无论外界如何变化,他们始终选用散养母鸡,耐心熬炖,保证每一碗端上桌的米线都汤清味正。   
  得益于紧邻两所学校和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小郭鸡汤米线开业不久便声名鹊起。小小的楼梯间很快就无法容纳络绎不绝的食客。胡升芳姊妹俩便将店面沿着市区健康路向西稍作搬迁,营业空间扩大了三四倍,不变的是那锅始终沸腾的鸡汤和里三层外三层等候的熟客。后来,为了让更多城西的街坊能尝到这一口老味道,姊妹俩商量后决定“分家”经营——妹妹在市区西园街开设分店,而姐姐胡升芳,则选择坚守在健康路上的老地方。自此,小郭鸡汤米线在驻马店扎下了更深的根,开出了延续情怀的枝丫。   
  35年光阴荏苒,小郭鸡汤米线迎来送往的食客,早已超越了附近的学生、病患家属和商场店员。它更深的根基,在于那些吃了十几年、几十年的回头客。许多人已是中年,甚至带着自己的孩子前来。常常能听到这样的对话:“开车经过健康路,闻到这个味道,脚就不听使唤了,非得进来吃一碗才踏实。”“是啊,这碗米线,吃的就是个念想,要是专门为它跑一趟,倒显得远了,可路过不吃,心里就空落落的。”几句闲聊,道出的是一份融入生活的习惯,一种无法割舍的滋味和依赖。   
  对于很多驻马店人而言,小郭鸡汤米线早已超越了一碗简单快餐的意义。它可能是学生时代课后的一份奖励,是异乡归来后首要寻味的坐标,更是平凡日子里一份踏实而温暖的陪伴。胡升芳那微驼的背影,店里经年不变的简朴装修,以及那一碗热气腾腾、汤鲜味醇的鸡汤米线,共同构成了一幅关于坚守、关于时光、关于初心的温暖画卷。   
  那年头的滋味,或许没有如今餐饮的百般花样,但它纯粹、扎实,带着手艺人的体温与诚意。这碗米线里,喝的不仅是汤,是35年如一日的坚持,是母鸡熬出的淳厚鲜香,更是健康路上,一段流淌了整整一代人的人间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