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5年11月04日
西平:文明乡风“吹进”中国文明乡风大会
    陈春荣参加中国文明乡风大会(陈春荣提供)

  全媒体记者许静
  “文明,让乡村更美好。”围绕这一主题,10月29日至30日,由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农业农村部,陕西省委、省政府共同主办的首次中国文明乡风大会在陕西延安召开。
  西平县盆尧镇陈老庄村妇联主席兼村红娘协会会长陈春荣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代表受邀参会,把西平县培育文明新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做法推向全国。
  2023年8月,陈老庄村按照干事有激情、做事高标准、遇事敢担当的选人标准,依托村妇联成立了全市第一家村级公益红娘团队——陈老庄村红娘协会。如今,这支14人的公益红娘队伍,已成为西平乡风文明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
  协会成立以来,以“移风易俗新风尚,文明西平正能量”活动为契机,以“牵好姻缘线,共筑幸福家”为使命,引导群众摒弃高价彩礼、攀比排场等婚俗陋习,帮助适龄青年解决婚恋难题,实现了从“要彩礼”到“要幸福”、从“单鸟独飞”到“比翼双飞”的美丽蜕变。在陈老庄村的示范带动下,全县70%的行政村建立了红娘协会,先后举办“海棠为媒定三生·移风易俗树新风”集体婚礼、骑行婚礼、集体颁证等活动。仅今年,就有236对青年喜结连理,每场婚礼节省开支从数千元到10万元不等。这些温馨的故事,先后被央视新闻、焦点访谈、中国文明网等主流媒体报道,让西平经验传遍四方。
   定“三看”标尺 树婚恋新风
  面对比彩礼、比家底的不良风气,红娘协会制定了“看人品、看志向、看家风”的择偶新标准。协会联合村中“五老”人员组成劝导队,带着《抵制高额彩礼承诺书》走家串户,细算高彩礼致贫账,讲述天价彩礼致贫的教训和简办婚事致富的故事,让村民深切体会到好婚姻靠经营,不是靠彩礼撑。
  此外,村里还将文明婚俗编成朗朗上口的《婚俗新风三字经》,通过村广播传遍每个角落。不到半年,87户村民主动签下承诺书,彩礼至上的旧观念渐渐失去了市场。
  建信息库搭桥 创联谊会牵缘
  针对农村青年社交圈窄、婚恋选择少的难题,协会摸排收集了148名创业青年、新农人、大学生的信息,建立青年信息库。依托村文明实践站,定期举办公益联谊会,摒弃尴尬的直接相亲,转而围绕种大棚技巧、电商创业经验等话题,让青年们在轻松互动中拉近距离、增进了解。
  刘伟就是在这样的联谊会上,邂逅了从事农产品包装设计的王萌。两人谈起如何把村里的蔬菜卖得更好时格外投缘,不久便确定了关系。如今,他们携手发展蔬菜产业,实现了爱情与事业的双丰收。
  树“零彩礼”榜样 传文明佳话
  “俺三个闺女出嫁,一分彩礼没要,三个女婿待俺老两口比亲娃还亲!”62岁的村民赵爱珍成为协会重点树立的“零彩礼”榜样。她的故事成了活教材——不仅受邀担任特邀红娘,走村入户分享经历,还被编成三句半、快板书等广为传唱。如今在西平县,低彩礼更是司空见惯,要彩礼的十分少见。
  “赵大娘,心肠好,零彩礼,境界高;女婿孝,闺女笑,好日子,节节高!”这些节目每逢文艺会演必成压轴戏,村民们听得津津有味,有的还跟着学唱。赵爱珍的故事登上央视《焦点访谈》后,村里名声远扬,不少外村人前来取经。在她的感召下,全村23户人家办了零彩礼婚事,不要彩礼要幸福蔚然成风。
  定章程、育红娘 谱幸福新篇
  协会制定《红娘协会管理章程》,明确规定:不借说媒收红包,不泄露青年信息,还要定期参加培训。每月一次的红娘培训会雷打不动,邀请专家讲授婚姻经营、乡村振兴政策、家风建设等知识。渐渐地,红娘们从热心人成长为多面手。
  她们是婚恋顾问,成功化解15起夫妻矛盾;是创业导师,帮助陈艺和陈梦丽将准备的彩礼钱转化为2亩草莓园的启动资金,如今年收入5万多元;同时,她们还是家风观察员,引导新婚夫妇尊老爱幼、团结邻里、勤俭持家。
  文明乡风如一首优美而悠长的歌,回荡在希望的田野上。今后,西平县将继续突出思想引领,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坚持久久为功,持续深化移风易俗;注重以文化人,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增强责任担当,形成文明乡风建设强大合力,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让文明之花在这片土地上绽放得更加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