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2版
发布日期:2025年11月04日
市中心医院多学科协作营救一老人
  本报讯(通讯员 王丹)近日,市中心医院多学科高效协作,争分夺秒抢救了6小时内3次丧失意识的63岁老人,并成功为其植入永久起搏器,抢救了患者生命。
  日前,63岁的范先生在家中突然意识丧失,四肢抽搐、口唇紫绀,持续1分钟后缓解,继之出现胸痛、恶心呕吐,伴头晕、呼吸不畅,家人紧急将他送往当地医院。就诊期间,范先生又两次突发意识丧失,每次持续5~10秒,病情反复,救治刻不容缓。随后,转院至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接到转诊信息后,提前调配心电监护仪,备好急救药物。当范先生抵达医院时,急诊科医护人员早已严阵以待,第一时间将他接入抢救室,同步连接心电监护。
  在与家属充分沟通病情后,清晨7时,范先生便被推送至介入手术室,接受临时起搏器植入术。通过体外临时起搏装置,维持心脏正常跳动,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
  术后,范先生被第一时间转入心血管重症医学科(CCU),进行全天24小时严密监护。
  “想要解决心脏传导问题,建议植入永久起搏器——它能像‘人工心脏节律器’一样,持续发出稳定电信号,保证心脏规律跳动,而且现在的双腔永久起搏器能模拟正常心房、心室收缩顺序,术后生活质量不受影响。”该院心血管内一科负责人刘新锋耐心接待家属,并结合范先生的检查报告详细解释,让家属彻底放下顾虑。待范先生生命体征平稳,便转入心血管内一科普通病房,为永久起搏器手术做准备。
  经术前评估,由刘新锋带领心血管内一科手术团队,为范先生实施手术,采用局部浸润麻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中植入双腔起搏器,能同时模拟心房、心室的生理跳动节奏,让心脏泵血更符合人体自然规律,避免单腔起搏器可能引发的心房和心室收缩不同步问题,极大提升术后生活质量,整个手术仅1小时便顺利结束。
  一周后,范先生复查显示:起搏器起搏与感知功能一切正常,伤口愈合良好,顺利达到出院标准。
  从急诊科的极速响应,到CCU的严密监护,再到心血管内一科的精准手术,范先生的康复,不仅见证了市中心医院多科室的高效协作,更体现了心血管内一科“急慢分治、精准施策”的专业实力。
  刘新锋提醒,一旦患者出现突发意识丧失、持续胸痛、头晕目眩等症状,尤其是伴随四肢冰凉、血压下降等休克前兆时,家属务必将其送往医院接受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