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残疾人的“爱心守护者”
  □全媒体记者杨晓晖文/图
    白树林在查看康复训练器械。

  老白不白,还有点儿黑。
  “当了一辈子农民,经常风吹日晒的。”他解释。1月5日,记者在驿城区胡庙乡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见到中心主任白树林时,当了20多年村党支部书记的他显得很局促,双手不停地搓着:“我只是做了一点小事儿……”
   哪里需要到哪里
  2019年5月,胡庙乡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开工,这是一所公办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也是驿城区委、区政府关爱弱势群体、改善民生的一项惠民工程。
  “中心总投资190多万元,占地856平方米,有床位28张,主要供建档立卡的重度智力、肢体残疾人入住,当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用。中心目前可覆盖胡庙乡、诸市镇、香山街道、朱古洞乡、顺河街道等乡镇街道,现有16名残疾人入住。”介绍起中心来,老白如数家珍。
  中心建成前,老白已在乡敬老院任院长两年多。
  “没想到领导会找到我。”说起中心的事儿,他连说没想到。
  “后来想了想,咱是个有着30多年党龄的党员,又是驿城区‘先进退伍军人’,既然工作需要,就不能挑三拣四,必须无条件服从。”老白说。就这样,2019年8月,他这块“小砖”被搬到托养中心。
  “其实领导看重的是他的工作能力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副乡长夏清泉对记者道破了用他的“天机”。
    要干就干好
  万事开头难。初来乍到的老白虽然有着管理敬老院的经验,但与残疾人打交道心里还有些没底。
  中心服务的都是特殊人群,管理不能按着敬老院的路子“照方抓药”,老白说,头一个月,他没少费心思,上网查资料、外出“求艺”、征求意见……
  “只有按照规范化托养服务标准去做,才能走好行远,让大家满意。”老白说,从建章立制开始,围绕被托养残疾人的生活照料和护理、运动功能训练、心理咨询和疏导等,他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有章可循、可依成了他规范服务的法宝。
  “没有星期天和节假日,成天在中心里泡着,事无巨细,都亲力亲为,生怕出一丝一毫的差错。逢年过节,都是老婆孩子过来陪他。”说起老白的认真,夏清泉说组织没有看错人。
  “担子交给咱,咱就得干好。”老白诚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