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双庆
原来的书店没有名字,只是最近一对青年夫妇接手了,书店才有了名字——文艺书店。
接孩子放学的时候,有几次我都想进去看看,但又有些不好意思,毕竟那些天我不是想买些书的,只是想进去看看而已,那个书店的名字着实吸引了我。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走进了文艺书店。青年女子笑着放下手中的活,说:“喜欢什么书,先看看!”“我想买一些孩子看的书,有吗?”我说。还没等女子搭话,一名青年男子便迎上来。他看起来有30来岁,粗放型的眉毛有些上扬,头顶的发丝稀稀疏疏,零乱而又随意地生长着,像一个闲置已久的鸟窝。他随手递给我一本杨红缨的《笑猫日记》,然后指着后排的书格说:“那里还有很多,都是刚进的!”我没有跟着他的目光去看书,而是把视线转移到了门前挂着的几个大字上:文具、学习用品、书籍、杂志,都是用毛笔书写的,清新、自然,略带一点飘逸的感觉。看我愣在那里,他说:“那几个字是我随手写的,不好看,让您见笑了!”我转过头,发现他满脸红晕,白净的面孔上仿佛涂了胭脂。
其实,我想说他也像这书店的名字一样,很有文艺范儿,毕竟像我们这样的80后与书为伴的不多了。谁都知道开一个这样的小书店并不赚钱,他们之所以这样坚持着,可能只是单纯地喜欢读书吧!
他并不太会做生意,我挑选了几十本孩子爱看的书,他就那样看着,任我挑选,没有推荐,也没有客套的话语。我应该想到的,像他这样的文艺青年,骨子里多多少少保留着一份固执,而这种执拗劲儿是很多人所没有的,在我看来才会显得弥足珍贵。
我离开的时候,竟有几个孩子走进文艺书店。他们不停地翻阅着,稚嫩的小脸上微笑着。我想:孩子们一定是被书里有趣的情节吸引了。我突然发觉孩子们看书的样子真美!
冬日渐冷,暖阳难得,懒懒的时光里,生活的节奏也慢了下来,文艺书店的名字在这条小街上闪耀着。每每经过,我总能看到那对青年夫妇低头弄书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