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0年11月03日
任志强:田野逐梦写芳华
    红心火龙果喜获丰收。

  深麦色的皮肤,炯炯有神的目光,说话中气十足。10月31日,记者见到任志强时,他正在合作社里忙碌。
  任志强,高新区古城街道志强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他耕耘在自己成长的土地上,带领乡亲们种出了新希望,种出了新高度。
  文/图 全媒体记者 杨晓晖
  不甘平庸创业忙
  1979年出生的任志强是古城街道马园村人,大学毕业后被分到事业单位。因不甘平庸,他于2003年离职,跑到市区打拼。
  “每天早出晚归,很累。”忆起创业时的艰难,任志强感慨地说,经营阀门的生意让他走得异常艰辛。
  “生活是公平的,哪怕吃了很多苦,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收获。”任志强说。
  凭借坚持和拼搏,慢慢地,生意越来越好,两年后,生意被他做得风生水起,他也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
  依依不舍乡土情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叠加,任志强的思想慢慢发生了变化。每年春节回到村里,他感受最深的就是大量年轻人涌入城市,孤寡老人无人看、留守儿童无人管。
  “虽然不经常回家,但家乡一直是我最深的牵挂。”任志强说。
  经过到山东、云南、浙江等地考察,2014年,他决定返村创业,扎根农村。
  回村后,他以马园村为轴心,成立合作社,流转200多亩土地种上台湾红心火龙果和欧美葡萄新品种及桃树等。
  “就是想通过种植优质农产品带动乡亲增收致富,并逐步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任志强说,虽然路很长,但他坚信,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实现梦想。
  筚路蓝缕终有成
  梦想很美好,万事开头难。就在任志强踌躇满志要大干一场时,困难纷至沓来。
  “好不容易跳出‘农门’,刚过上安逸的生活,却又跑回来种地。”对他返乡的做法,父母十分反对。
  “投资大,费钱。”任志强说,当时预算投入400万元,可经过土地流转、建棚和购买种苗、铺设灌溉管道等,费用翻了一番。
  种植需要技术,南果北种,水土不服是一大难关。为寻求技术支持,他遍访各地种植名师,邀请专家传经送宝,上网查阅资料……从种苗筛选、土壤改良、种苗定植、水肥管理、温湿度管控等,好强的他硬生生把自己逼成了行家里手。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5年下苗,精心管理下,第二年合作社纯收益200多万元。
  “每天拉水果的车络绎不绝,每天仅采摘人员就需要200多人。”任志强说,看着热闹的收获场面,感觉自己的付出没有白费。
  在他的带领下,合作社发展成果喜人,不仅相续注册成立了河南省豫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驿城区彩虹果园家庭农场、驿城区志强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济实体,企业还先后被认定为省、市级家庭农场和省级示范社,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脱贫工作进单位等,产品被认证为“绿色食品”,他个人也先后荣获市劳动模范称号及五四青年奖章等。
  带领乡亲奔富路
  成功都是熬出来的。在创造丰厚经济效益的同时,任志强的企业也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效益。5年来,先后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临时用工和季节性用工每年递增,全年用工量7000多人,人均增加收入4500元以上,使本地及周边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学技能、增收入,实现了鼓“钱袋”与育“后代”两不误。
  “下一步,要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全力打造特色农业经济带,建造集观光采摘、农业科普示范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区,带动更多的乡亲走上小康路。”记者问及其以后的打算,时任志强很自信地说。
  奋斗的青春总是激情满怀,在与乡亲们携手致富的路上,任志强逐梦田野,不知疲惫,豪情万丈。相信,前景美好,未来可期。